佛教信仰强调“无我”,佛教的信仰是“信自己本有佛性”。
对佛教信仰的界定,一方面要观待于信仰的对象,另一方面要针对信仰者内在的心相。因此,信仰的内心相必定与外在取向相应,而形成一种结构。
具体而言,可通过确定佛教信仰的对象而限定信仰内心相的可能状态,在此基础上再阐明佛教信仰在内心相上的基本含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718367adab44aedde0c8672a11c8701a08bfbe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相关信息:
可能很多人觉得佛教迷信是因为他们只信佛信僧,但是没有学习过多少佛法。佛教信仰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信教或者信佛。
而是学习佛法认真修行之后,由信他而产生自信。最终的信仰就是自信。换句话说就是相信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行,确切体悟到人人皆可成佛。或者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