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的历史文化
河西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全国首批文化工作先进区。早在明末清初,曾有“皇会”之称的民间花会,包括法鼓、高跷、狮子舞等已闻名于世。中国著名画家刘奎龄(1885—1967)是界内“土城刘”后人,少年时就读于南开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画法。毕业后,对五代宋元以来的画院及官私诸家潜心钻研,特别对明代吕纪、清代沈铨、郎世宁的画法研究独精,将中西画法融为一体,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其所绘翎毛画以孔雀最为突出,曾受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高度赞赏。其子刘继卣,继承发展了其父刘奎龄的绘画技法,创作的“武松打虎”、连环画“鸡毛信”闻名于世,一些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博物馆收藏。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一,有着300余年的历史。传统的木版年画有娃娃画、仕女画、风俗画、戏曲画,“连年有余”、“红楼梦”、“白蛇传”等远销国内外。天津杨柳青年画社坐落在区界内。周恩来总理曾于1960年春节莅临视察,郭沫若题写“天津杨柳青年画社”匾额。
天津“泥人张”雕塑民间艺术,已有140多年历史。20世纪初,张明山与其子张玉亭创作的《编织女工》曾获巴拿马赛会一等奖。1959年成立的“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在河西界内。泥人张后人在此创作的许多作品先后在日本、印度、法国等国际展览会上展出,每年有不少中外人士来该室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