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的知名建筑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Jørn Utzon)。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这座建筑。
除了用作观光、演出歌剧、芭蕾舞剧、以及音乐会之外,悉尼歌剧院还是澳大利亚歌剧团、悉尼戏剧团和悉尼交响乐团的所在地。歌剧院由新南威尔士文化部的子机构——歌剧院管委会管理。
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两个主厅、一些小型剧院、演出厅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两个大厅均位于比较大的帆型结构内,小演出厅则位于底部的基座内。其中最大的主厅是音乐厅,可容纳大约2500人。设计的初衷是把这里建造成为歌剧院,后来设计改动了,甚至已经完工的歌剧舞台被推倒重建。音乐厅内有一个大风琴,是由罗纳德·沙普(Ronald Sharp)于1969年至1979年制造的。它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链杆风琴,由10,500根风管组成。
主厅中较小的一个才是歌剧院。由于当初是将较大的主厅设计为歌剧院,小厅被认为不太适合做大型的歌剧演出,舞台相对较小而且给乐队的空间也不便于大型乐队演奏。曾因改造扩建而耗时多年。
其他附属设施则包括戏剧院、影院以及摄影室。一些免费的公共演出也经常在入口的阶梯前举行。
中国第一座西方剧场
1866年,侨民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它由外国人经营管理,定期演出业余剧团ADC编演的戏剧。
一些曾留学国外,或对西方戏剧感兴趣的中国人,时常出入于兰心大剧院,他们有幸在中国本土上观看西洋戏剧,逐渐对这种新鲜的艺术样式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该剧描写一位乡下财主,到城里缙绅人家做客,见到豪华场面便不知所措,闹出了许多笑话,大丢其脸。此人回家后立志做官,居然捐得个知县。虽然,他也学得一些官场礼节,怎奈不会断案。后来终被革职,当场将官服剥下,而里面露出的仍旧是乡下人的土布衣衫。这出戏“既无唱工,又无做工”,演出方式同传统戏曲迥然不同,但其中一些情节却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的。学生演戏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中国人传统意识中视演戏为贱业的局限,为后来的留学生演剧以及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此外,这类演出,演员是中国人,所吸引的观众也多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这就使得西方戏剧不再是少数洋人的专享,而开始缓慢的走向中国民众。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