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开篇即言秋水之大,一路波涛汹涌,荡漾出无限文情。继而又写河伯之惑蚂空笑,由欣然自喜复见北海无端,当下愧悔不已,始闻海若大理。人曰境由心造,河伯之沾然自美,实是庄子冷眼觑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相。
若能自出存身之所,照见己丑,则不负庄子苦心。“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河伯终究曾经历过千年万载的寂寞,亦曾激荡于高山涘崖之间,绝非井蛙曲士之徒,故而北海若一言既出,如为其呈现洞天,不由幡然领悟。
嵇康《琴赋》亦云“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吝,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好在河伯仍知望洋兴叹,海若亦不自以为大。万顷烟涛,倏起倏灭。庄子刚引出一个“大”字,忽然又全部推倒,承继《齐物论》中的观点,取消一切对立差别,无大无小,无贵无贱,遗生忘死,如入化境。
他将四海纳于天地之间,将中国放入四海之内,又将人类归于万物,个人融入大众亏郑,层峦叠嶂,回环往复,妙绪纷披,仿佛七宝楼台,使人应接不暇,却又透彻晶莹,洞见纤毫。几番问答之后,闷含落实于人间是非。事物的精粗贵贱,功德技用,皆在于人们看待它的眼光与心态。
庄子排出一系列的“以道观之”、“以物观之”、“以俗观之”、“以差观之”、“以功观之”、“以趣观之”,目的就是为了揭示一己的成见给世间带来的纷乱无序,片面的分类背后,全都隐匿着抑彼扬此的私心。庄子独于僻处自说,只身在至道的旷野上飘零,千言万语里透露了他忧世的深情,水天一色中倒映着他思想的辽阔孤寂。
春秋以后,篡夺者多假名于揖让征诛,庄子文中所言“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便是看破人间战祸纷争,以古讽今。北海若怅然一句“默默乎河伯”,也只是想在一片沉静中埋葬了这个不可言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