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笔论原文 注释和译文
一、蔡邕《笔论》原文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二、蔡邕《笔论》注释
1、散:抒发。此处指抒发书者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寓性情、襟度、风格其中,而见其人”。
2、散怀抱:意谓不要为俗务杂念所扰。
3、任情恣性:意指使想象在生活领域中驰骋。
4、中山免毫:用中山兔毫做的笔。概指最好的笔。
5、至尊:至高无上的皇帝。
6、纵横:指整个字势。
7、象:形象,在此句中作为动词。
三、蔡邕《笔论》译文:
作书,是闲散的事。要作书先散心,放纵情性,然后作书。如果迫于事务,虽有中山兔毫这样的好笔,也是写不好的。大凡作书,首先要默坐静静地思考,任情适意,不要与人交谈,心气平和,神情专注,如同面对皇上,这样就没有写不好的了。
作书的准则,必须心里有书的形象。像坐像行,像飞像动,像往像来,像卧像起,像愁像喜,像虫吃树叶,像利剑长戈,像强弓硬矢,像水火,像云雾,像日月。纵横都有物可象征的,才得称之为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