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6-10-2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至关重要。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独立思考的兴趣 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正确地思考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求我们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环境。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时候,我引用了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自己寻找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思想。同时根据人体大脑的特点,人的感受由于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将会出现一种适应,一种方式讲到头会使学生的视听产生适应性。在教学中为防止这种消极的适应现象,教师往往要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这样做,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实物,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巧用“问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
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提出任意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根据这四个三角函数值的定义能得出什么样的关系式。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地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2.提出问题后,应留足“空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问题提出后,我们应该留出一段时间,为学生营造静思冥想的氛围,让学生周密考虑后回答,以达到交流思想、互相启迪、促进“集思”深化的目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都沉浸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中,经过独立思考体验之后进行讨论。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可能会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又会激起他们的“反思”,最后把认识统一到真理上来,所以说“集思”是“智慧的摇篮”。
3.让每个学生都有“再答”的机会,修正思考错误。杜威说过:“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知识更多。”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错误是对他本身有好处的。提问中,对学生答错的地方教师不能采取一字定案的方法--说“错”。我们可以这样说:“你的表达很流利,只是思考不深入,坐下再想想,相信你第二次会回答得更好。”然后我们应启发学生去找出错误的根源,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中的错误,给予“再答”的机会,使之更正或补充、完善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抛砖引玉法。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讲数列的简单应用时,用到了单利和复利,我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只是解释了单利和复利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2.联想教学法。联想是由某一问题引起另一问题的心理过程,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思维的一种属性。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不仅能活跃思维,而且能够增加知识的有序性,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培养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横向联系教学法。横向联系法就是教师在引领学生透彻理解教材所反映的知识体系外,跨学科综合电工、机械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电工中的交流电、机械制图等,找准综合学习的切入点,将相关知识纵横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新的学习氛围。这样既活跃了班级的气氛又很好地把学科之间的知识串起来。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从逗号走向句号的过程,而应是引导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在教学中产生更多的问号的过程。正是有了这个问号,引导着无数人去思考,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