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对联赏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导语: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赏析 (一)
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对联赏析 (二)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 / 001,001,0011100 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对联赏析(三)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 *** 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峯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对联赏析(四)
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 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
对联赏析 (一)
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对联赏析 (二)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 / 001,001,0011100 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对联赏析(三)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 *** 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峯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对联赏析(四)
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 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