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综合语文能力的反映,如何评改学生的作文,正确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作文评价存在着以下误区:一是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教师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喜好,用“高雅”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二是对学生写的习作,教师更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评价这一环节的研究。因此,对作文的评价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解铃还须系铃人”,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近年来有不少同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作文评改方法,给作文评改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为此,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以下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进行了学生互批作文教学实践,即“自改—互改—自改—小组评价”模式,我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稿打好后,学生先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分几批改,先改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再改病句、不通顺的句段,接着找与中心无关的材料,然后按照本次训练的重点进行评改,最后写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并自己给出分数。
2、组内同学互相评改。向学生指明该修改的内容和修改的要求、方法,使学生既得到具体的指导,又得到实在的训练。在评改实践中,既教其知,又授其法。重点消除学生“不知何处改,怎么改”的盲目心理。要求学生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否则就是放任自流。批改前教师应提供标准,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我们的标准是这样的:字体是否美观、端正、书面是否干净、整洁;错别字,要求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在旁批处打上方框;标点,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书名号的使用,错误的在原文中打上标记,在旁批处修改;字数是否达标;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有没有分段,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要将病句在原文下划横线,在旁批中或原文中批改。当然,在批改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求也有所不同,以免部分学生总达不到要求,产生惧怕心理。批改时也分几步用铅笔批改。先改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再改病句、不通顺的句段,接着找与中心无关的材料,然后按照本次训练的重点进行评改,最后写出自己觉得对方写得好的地方和你的建议。
3、自己二次修改。学生自己针对意见、建议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养成做事精益求精的习惯。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经历艰辛,才能有所收获。最好是重写一遍,水平提升很快。
4、小组内交流评优。学生的习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小组内推选一篇较好的作文参加班级评比。对班级评比中获得一、二名的习作采用张贴上墙、班级小报等方法在班级内发表。
二、教师评改评价方法的改革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我们提倡评价内容多元化,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作文能力差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标准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不做硬性统一。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加以肯定。一些同学尽管他们的作文内容和习作要求或许有些偏差,但是他们在作文中表达了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也应该用好的等级去鼓励他们,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批改要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指导
有些习作言之无物,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有些文章材料庞杂,批改时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些文章虽能选择一些材料,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习作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宜提过高的要求。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都要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一般来说,差的可以“改重于批”,但要尽量保留作文中可保留的地方;好的可以“批重于改”,或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指出写得好的地方,或圈圈点点,因势利导,扬其所长。
3、评语的激励与指导功能
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要注重评语的激励与指导功能。多加肯定,少点批评。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爱好,就会乐在其中。要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爱好。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思想、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殊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教师虽然辛劳,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爱好。.
4、用“知音式”的情感评语代替“法官式”的冷漠评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过程中,用“心”写每一篇习作评语,努力做到:
(1)感情充沛,语言准确,给学生“对症良方”。教师写作文评语要以情感人,并做到正确、客观,不随意拔高要求,更不求全责备。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
(2)引导思考,给学生“启迪”。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直接点明,而是委婉道出,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时间。
(3)商讨提示,给学生“尊重”。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平等地交流中有效地引领学生。作文评语使用商讨提示性的语气,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学生容易接受,也更乐意去思考教师的建议,更乐意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进行了学生互批作文教学实践,即“自改—互改—自改—小组评价”模式,我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稿打好后,学生先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分几批改,先改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再改病句、不通顺的句段,接着找与中心无关的材料,然后按照本次训练的重点进行评改,最后写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并自己给出分数。
2、组内同学互相评改。向学生指明该修改的内容和修改的要求、方法,使学生既得到具体的指导,又得到实在的训练。在评改实践中,既教其知,又授其法。重点消除学生“不知何处改,怎么改”的盲目心理。要求学生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否则就是放任自流。批改前教师应提供标准,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我们的标准是这样的:字体是否美观、端正、书面是否干净、整洁;错别字,要求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在旁批处打上方框;标点,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书名号的使用,错误的在原文中打上标记,在旁批处修改;字数是否达标;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有没有分段,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要将病句在原文下划横线,在旁批中或原文中批改。当然,在批改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求也有所不同,以免部分学生总达不到要求,产生惧怕心理。批改时也分几步用铅笔批改。先改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再改病句、不通顺的句段,接着找与中心无关的材料,然后按照本次训练的重点进行评改,最后写出自己觉得对方写得好的地方和你的建议。
3、自己二次修改。学生自己针对意见、建议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养成做事精益求精的习惯。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经历艰辛,才能有所收获。最好是重写一遍,水平提升很快。
4、小组内交流评优。学生的习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小组内推选一篇较好的作文参加班级评比。对班级评比中获得一、二名的习作采用张贴上墙、班级小报等方法在班级内发表。
二、教师评改评价方法的改革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我们提倡评价内容多元化,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作文能力差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标准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不做硬性统一。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加以肯定。一些同学尽管他们的作文内容和习作要求或许有些偏差,但是他们在作文中表达了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也应该用好的等级去鼓励他们,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批改要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指导
有些习作言之无物,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有些文章材料庞杂,批改时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些文章虽能选择一些材料,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习作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宜提过高的要求。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都要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一般来说,差的可以“改重于批”,但要尽量保留作文中可保留的地方;好的可以“批重于改”,或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指出写得好的地方,或圈圈点点,因势利导,扬其所长。
3、评语的激励与指导功能
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要注重评语的激励与指导功能。多加肯定,少点批评。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爱好,就会乐在其中。要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爱好。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思想、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殊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教师虽然辛劳,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爱好。.
4、用“知音式”的情感评语代替“法官式”的冷漠评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过程中,用“心”写每一篇习作评语,努力做到:
(1)感情充沛,语言准确,给学生“对症良方”。教师写作文评语要以情感人,并做到正确、客观,不随意拔高要求,更不求全责备。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
(2)引导思考,给学生“启迪”。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直接点明,而是委婉道出,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时间。
(3)商讨提示,给学生“尊重”。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平等地交流中有效地引领学生。作文评语使用商讨提示性的语气,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学生容易接受,也更乐意去思考教师的建议,更乐意修改自己的习作。
2016-12-13
展开全部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综合素养的直接体现。在素质教育不断受到重视的今天,对学生的作文教学需要强调学生的作文素养,不能单纯看重学生的作文的分数。这就需要教师在传统作文教学的基础上及时的调整教学模式,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其中作文评价方式的改革对于学生作文素养的发展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学习利用评价方式影响学生的作文素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