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文
3个回答
2017-04-01
展开全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都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乐于学习。
1.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师应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然后才是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辅导者。教师只有俯下身子,放下身段,才能和小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才能真正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多鼓励学生,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多给学生以成功的希望和帮助,尤其后进生,教师要怀着满腔热情,给学生以“你能行”的期许,让学生敢于去尝试。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 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传统语文课堂,虽然教师也努力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因条件限制,学生仍避免不了被动受教。这样,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无法感知的世界、无法感知的事物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变枯燥学习为快乐学习。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播放鸟清脆的鸣声,出示鸟的可爱图片,然后导入新课:⑴大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我们听到了清脆悦耳的鸟鸣,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2)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但是我们却很少珍惜,我们常说鸟是人类的朋友,那鸟是否也把人看作是它们的朋友呢?⑶、你认为人和鸟之间怎样才能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和谐相处的关系呢?另外,我们在教学有些课文时,可利用幻灯、投影,文图对照、再现艺术形象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语文竞赛活动
小学生充满朝气,争强好胜,基于这一特点,我在班上经常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明争暗赛,谁也不甘落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我的做法是,每开展一项竞赛活动,就在班级设立“竞赛评比台”,采用
记分制或动态等级评比机制,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它永远属于那些积极进取的人。同时让他们明白,优异的成绩源于坚定的自信心和用之不竭的自信力,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重视每一点滴的进步,才会实现伟大的目标,这是竞争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品尝着艰辛与成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不断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途径
有教育专家指出,决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达成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多少,增加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机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落实:
1.重视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一样,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会显得准备不足,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始终不能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困惑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二是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
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也可让学生上网搜索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三是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四是疑。就是要求在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书上做好标记,以便上课时提出来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寻求解决。长此以往,良好的预习习惯便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
2.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当今,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因而,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学有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所做的一切努力予以肯定,赞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创新、发现的行为。课堂不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后获得知识的场所。那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成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主旋律。
3.注重学生语文课外学习的指导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影响和决定着学生语文能力的生成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学习语文仅靠课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不读课外书籍,语文素养肯定是难以提高的,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
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语文学习不同于课内,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加大,学习手段多样,课内学习的局限性在课外得到了弥补,这不仅促进了课外语文学
习,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组织各种语文活动,不仅能促进语文学习,也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潜能。这样的活动很多,比如阅读周活动,读书交流会,排演课本剧,举行演讲赛、辩论赛,办手抄报等。促进语文课外学习的方法很多,但我们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促使他完成学习的任务,更是要使他享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都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乐于学习。
1.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师应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然后才是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辅导者。教师只有俯下身子,放下身段,才能和小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才能真正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多鼓励学生,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多给学生以成功的希望和帮助,尤其后进生,教师要怀着满腔热情,给学生以“你能行”的期许,让学生敢于去尝试。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 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传统语文课堂,虽然教师也努力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因条件限制,学生仍避免不了被动受教。这样,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无法感知的世界、无法感知的事物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变枯燥学习为快乐学习。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播放鸟清脆的鸣声,出示鸟的可爱图片,然后导入新课:⑴大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我们听到了清脆悦耳的鸟鸣,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2)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但是我们却很少珍惜,我们常说鸟是人类的朋友,那鸟是否也把人看作是它们的朋友呢?⑶、你认为人和鸟之间怎样才能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和谐相处的关系呢?另外,我们在教学有些课文时,可利用幻灯、投影,文图对照、再现艺术形象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语文竞赛活动
小学生充满朝气,争强好胜,基于这一特点,我在班上经常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明争暗赛,谁也不甘落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我的做法是,每开展一项竞赛活动,就在班级设立“竞赛评比台”,采用
记分制或动态等级评比机制,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它永远属于那些积极进取的人。同时让他们明白,优异的成绩源于坚定的自信心和用之不竭的自信力,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重视每一点滴的进步,才会实现伟大的目标,这是竞争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品尝着艰辛与成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不断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途径
有教育专家指出,决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达成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多少,增加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机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落实:
1.重视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一样,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会显得准备不足,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始终不能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困惑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二是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
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也可让学生上网搜索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三是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四是疑。就是要求在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书上做好标记,以便上课时提出来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寻求解决。长此以往,良好的预习习惯便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
2.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当今,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因而,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学有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所做的一切努力予以肯定,赞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创新、发现的行为。课堂不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后获得知识的场所。那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成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主旋律。
3.注重学生语文课外学习的指导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影响和决定着学生语文能力的生成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学习语文仅靠课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不读课外书籍,语文素养肯定是难以提高的,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
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语文学习不同于课内,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加大,学习手段多样,课内学习的局限性在课外得到了弥补,这不仅促进了课外语文学
习,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组织各种语文活动,不仅能促进语文学习,也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潜能。这样的活动很多,比如阅读周活动,读书交流会,排演课本剧,举行演讲赛、辩论赛,办手抄报等。促进语文课外学习的方法很多,但我们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促使他完成学习的任务,更是要使他享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2017-04-0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
式。顾名思义,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
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班学生大都是生活在海镇的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有较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经济来源,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比较重视。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使家长的期望值偏高,相当一部分家庭陷入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误区。这些孩子普遍头脑聪明、活泼好动,但学习却不够积极主动,更缺乏吃苦精神。学习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努力,家长、老师倾其所有也无济于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提出:写作是一种责任。其实孩子学习各项技能,又何尝不是一种责任呢?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他们有自主学习的需要、愿望和能力,不必要事事都要老师或家长包办代替。只有在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仅长着与众不同的面孔,同时,我们还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大脑和身体,既然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那么就应该在行使权力享受快乐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作为学生首当其冲要为自己学习。为此,我还召开了“我的学习我做主”“争做学习的小主人”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想学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本班的家长有教育好孩子的良好愿望,但教育方法却极其匮乏。于是我利用每次的家长会都要集中对家长进行较为具体的培训,明确告诉家长这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努力方向,同时还向家长推荐一些家教书目,其中有周弘的《赏识教育》、卢勤的《好父母,好孩子》、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东子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等等,目的是要家长学做孩子的导师,不做孩子的帮佣或监工。
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曾经给家长和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百分之一百,是父母的百分之二百甚至更多,但他仅是老师的几百分之一。目的是强化家长和学生的自主意识。也正因为如此,班里的大部分家长在学生入学近一年半的时间里,都能做到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并能帮助孩子记录认字和读书情况,直到孩子完全有能力能自己记录后才放手。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日益端正,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对家长提出建议:对于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孩子,我建议家长试着放手,因为已经扶他们上路,还需要给它们独自前行的机会,经过久而久之的考验与磨练,才能将短暂的自主行为变成一种态度与习惯;对于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我明确地告诉家长,这不仅与孩子自身有关系,同时也和家长在低年级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辅导职责不无关系,既然落下了这一课,必须转变方法迎头赶上,持之以恒不言放弃才能帮孩子走上正轨;对于处于自立与依赖边缘的学生,我建议家长一定要转变方法,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使学生尽快自主起来。
这样使学生、家长和老师形成共识,三管齐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
二、逐步放手,督促进行自主学习。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要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必须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平台,使其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就必须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不预习或预习不到位将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与效果。我先把学生的家庭作业本改为自主预习本,主要是由学生自主练写课文中的生字,遇到有困难的字词查字典解决,能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绝不求助于别人。第二项作业便是自己找一些容易出错或不会写的词语写一写,这样,比以往老师直接画生词让学生抄写科学多了,毕竟我们不是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课外阅读量也不一样,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与认知完全不一样,教师决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这样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以前要求在家长的监督下读通读顺课文,现在改为在自己把课文读流利的基础上,主动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对自己的朗读情况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家长签字也由原来证明式的“已读X遍”或直接署名改为了“读得很熟练”“比以前进步多了,如果再多读一遍,一定更棒”等等。很显然,家长已由以前高高在上的监督者变成了现在的合作者、参与者,孩子也有以前的被学习者变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而且知道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便于进一步改进。
在课上,我也尽可能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然后再根据学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比如前几天,我们五年级语文组上了一节比较开放的探究课《落花生》,首先在开课的时候告诉学生,落花生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的名字,它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然后问学生“你对这个笔名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很自然出现疑惑:他为什么给自己取这样一个笔名?这个笔名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带着这样问题开始《落花生》的学习,学生会主动积极。随后在对重点部分议花生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静心读书,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进行理解、品悟,直至孩子们学有所获。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对四个班的教学,发现每个班的的学情不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看来要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不通的。
另外对于课堂训练习题的设计与订正,我也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经常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或小组共同设计,然后择优录取,对于学生有困难习题向老师主动发问,这样想让孩子们明白,老师是帮助你学习的,而不是强迫你学习的监工。
课后,我把布置作业的权力我也教给了学生,先由优等生带头,逐步过渡到学生轮流布置。此外,在每学期中或学期末的集中复习时,我都让孩子们准备了自主复习本,遇到各类型课文和语文园地该怎样复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我都和学生做了讨论,然后形成共识后孩子们予以实施。
三、加强合作,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学生被动的在那儿出工不出力,效果自然不会好。但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带着孩子们创建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组名、组规、组训等,大组长为本组的总负责人,下设三个小组长,四个人根据自身优势各选岗位、各负其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其中一人负责批改学生的自主预习作业,一人负责初评日记,一人负责检查练习册,还有一人负责检查背诵情况,分别初评后由教师复查,复查合格,全组四个同学均获得优秀后给本组加一分。 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及时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效果。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的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的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还应注意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舞台,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做出中肯的有针对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层次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
其次,引入激励机制,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提高。本班从二年级,便开始创建小组建设。对于各小组的考核,尽可能做到天天考核、随时考核,一月一结算,获胜小组给予奖励。两年来,有时由老师出资奖励小组共读书,有时由落后小组给获胜小组买棒棒糖,还有由赠书、发奖状等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竞争的积极性,三年的坚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组织活动,提供自主交流平台。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给学生创设一定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这也是现在许多大人在学生时代所学习的数理化用不上以至于逐步退化清零的原因。就语文课而言,语文活动主要应该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应适时设计开放的、多元的、突出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就我们班的实践活动而言,起初主要是由我进行设计,然后给学生大约一周的时间进行准备,而后组织活动。
本学期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组织,我以旁观者或评判者的身份出现,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开学到现在,我们《我读书、我快乐》、《浓浓思乡情》、《我是小小“推销员”》,还召开过《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前三个活动由我主持,后一个活动由学生主持,《我读书我快乐》有的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有的学生背诵名人读书的格言,还有的学生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读书的体会还有的去书店了解图书的分类,还有的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总之,学生在活动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活动组织的比较成功。《我是小小“推销员”》在活动前我采纳学生的意见,要在推销会将结束时,根据推销员的讲述有一个模拟竞拍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辩论会的情况,我引用学生的作文片段来加以说明:“一番斗争之后,双方不分高下,终于到了自由辩论的时候了,我本以为,可以放松一点了,但没想到的是我们队的队员因资料不全,发言者寥寥无几,于是,我变成了“主力队员”,对方向我“轮番轰炸”,但我都一一驳回,有时甚至让对方哑口无言。”(吴介博)“当主辩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辩论会进入了白热化,双反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辩论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们争分夺秒地抢答,当主持人宣布:正方获胜!时,“耶!”我们欢呼了起来,这真是一场有趣的辩论会。“(全家成)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不能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学生带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式。顾名思义,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
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班学生大都是生活在海镇的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有较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经济来源,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比较重视。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使家长的期望值偏高,相当一部分家庭陷入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误区。这些孩子普遍头脑聪明、活泼好动,但学习却不够积极主动,更缺乏吃苦精神。学习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努力,家长、老师倾其所有也无济于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提出:写作是一种责任。其实孩子学习各项技能,又何尝不是一种责任呢?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他们有自主学习的需要、愿望和能力,不必要事事都要老师或家长包办代替。只有在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仅长着与众不同的面孔,同时,我们还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大脑和身体,既然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那么就应该在行使权力享受快乐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作为学生首当其冲要为自己学习。为此,我还召开了“我的学习我做主”“争做学习的小主人”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想学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本班的家长有教育好孩子的良好愿望,但教育方法却极其匮乏。于是我利用每次的家长会都要集中对家长进行较为具体的培训,明确告诉家长这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努力方向,同时还向家长推荐一些家教书目,其中有周弘的《赏识教育》、卢勤的《好父母,好孩子》、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东子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等等,目的是要家长学做孩子的导师,不做孩子的帮佣或监工。
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曾经给家长和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百分之一百,是父母的百分之二百甚至更多,但他仅是老师的几百分之一。目的是强化家长和学生的自主意识。也正因为如此,班里的大部分家长在学生入学近一年半的时间里,都能做到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并能帮助孩子记录认字和读书情况,直到孩子完全有能力能自己记录后才放手。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日益端正,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对家长提出建议:对于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孩子,我建议家长试着放手,因为已经扶他们上路,还需要给它们独自前行的机会,经过久而久之的考验与磨练,才能将短暂的自主行为变成一种态度与习惯;对于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我明确地告诉家长,这不仅与孩子自身有关系,同时也和家长在低年级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辅导职责不无关系,既然落下了这一课,必须转变方法迎头赶上,持之以恒不言放弃才能帮孩子走上正轨;对于处于自立与依赖边缘的学生,我建议家长一定要转变方法,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使学生尽快自主起来。
这样使学生、家长和老师形成共识,三管齐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
二、逐步放手,督促进行自主学习。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要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必须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平台,使其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就必须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不预习或预习不到位将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与效果。我先把学生的家庭作业本改为自主预习本,主要是由学生自主练写课文中的生字,遇到有困难的字词查字典解决,能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绝不求助于别人。第二项作业便是自己找一些容易出错或不会写的词语写一写,这样,比以往老师直接画生词让学生抄写科学多了,毕竟我们不是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课外阅读量也不一样,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与认知完全不一样,教师决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这样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以前要求在家长的监督下读通读顺课文,现在改为在自己把课文读流利的基础上,主动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对自己的朗读情况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家长签字也由原来证明式的“已读X遍”或直接署名改为了“读得很熟练”“比以前进步多了,如果再多读一遍,一定更棒”等等。很显然,家长已由以前高高在上的监督者变成了现在的合作者、参与者,孩子也有以前的被学习者变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而且知道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便于进一步改进。
在课上,我也尽可能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然后再根据学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比如前几天,我们五年级语文组上了一节比较开放的探究课《落花生》,首先在开课的时候告诉学生,落花生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的名字,它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然后问学生“你对这个笔名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很自然出现疑惑:他为什么给自己取这样一个笔名?这个笔名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带着这样问题开始《落花生》的学习,学生会主动积极。随后在对重点部分议花生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静心读书,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进行理解、品悟,直至孩子们学有所获。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对四个班的教学,发现每个班的的学情不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看来要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不通的。
另外对于课堂训练习题的设计与订正,我也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经常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或小组共同设计,然后择优录取,对于学生有困难习题向老师主动发问,这样想让孩子们明白,老师是帮助你学习的,而不是强迫你学习的监工。
课后,我把布置作业的权力我也教给了学生,先由优等生带头,逐步过渡到学生轮流布置。此外,在每学期中或学期末的集中复习时,我都让孩子们准备了自主复习本,遇到各类型课文和语文园地该怎样复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我都和学生做了讨论,然后形成共识后孩子们予以实施。
三、加强合作,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学生被动的在那儿出工不出力,效果自然不会好。但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带着孩子们创建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组名、组规、组训等,大组长为本组的总负责人,下设三个小组长,四个人根据自身优势各选岗位、各负其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其中一人负责批改学生的自主预习作业,一人负责初评日记,一人负责检查练习册,还有一人负责检查背诵情况,分别初评后由教师复查,复查合格,全组四个同学均获得优秀后给本组加一分。 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及时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效果。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的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的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还应注意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舞台,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做出中肯的有针对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层次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
其次,引入激励机制,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提高。本班从二年级,便开始创建小组建设。对于各小组的考核,尽可能做到天天考核、随时考核,一月一结算,获胜小组给予奖励。两年来,有时由老师出资奖励小组共读书,有时由落后小组给获胜小组买棒棒糖,还有由赠书、发奖状等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竞争的积极性,三年的坚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组织活动,提供自主交流平台。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给学生创设一定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这也是现在许多大人在学生时代所学习的数理化用不上以至于逐步退化清零的原因。就语文课而言,语文活动主要应该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应适时设计开放的、多元的、突出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就我们班的实践活动而言,起初主要是由我进行设计,然后给学生大约一周的时间进行准备,而后组织活动。
本学期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组织,我以旁观者或评判者的身份出现,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开学到现在,我们《我读书、我快乐》、《浓浓思乡情》、《我是小小“推销员”》,还召开过《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前三个活动由我主持,后一个活动由学生主持,《我读书我快乐》有的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有的学生背诵名人读书的格言,还有的学生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读书的体会还有的去书店了解图书的分类,还有的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总之,学生在活动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活动组织的比较成功。《我是小小“推销员”》在活动前我采纳学生的意见,要在推销会将结束时,根据推销员的讲述有一个模拟竞拍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辩论会的情况,我引用学生的作文片段来加以说明:“一番斗争之后,双方不分高下,终于到了自由辩论的时候了,我本以为,可以放松一点了,但没想到的是我们队的队员因资料不全,发言者寥寥无几,于是,我变成了“主力队员”,对方向我“轮番轰炸”,但我都一一驳回,有时甚至让对方哑口无言。”(吴介博)“当主辩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辩论会进入了白热化,双反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辩论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们争分夺秒地抢答,当主持人宣布:正方获胜!时,“耶!”我们欢呼了起来,这真是一场有趣的辩论会。“(全家成)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不能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学生带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4-0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去解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得到弘扬,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和个性也得到发展。
二、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与技能,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如我上活动课时,首先,让学生回顾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①多读书。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尤其是公益活动。 ③经常与大自然接触。其次,每个小组选两个代表展示老师留的作业: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何成为生活的总统》两本书的读书心得。第三,让各组组长、副组长说出他们读了哪几本书,主演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感想收获。第四,谈谈自己的小组为班级、学校、社区、社会做了那些好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扩展知识技能,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倾力打造合作交流的民主平台
要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化得于充分发挥呢?首先,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其次,有的放矢,明确分工,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并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教学中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予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必然引起学生很多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采用,一般而言,教者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
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预设问题
学贵在疑,学生的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7课《可贵的沉默》,课始,可先板书大大的“可贵”二字,再板书小小的“沉默”二字,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沉默”,怎么理解就怎么说,当全班无人发言时,相机启发学生说此情此景就叫“沉默”,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沉默”的意思。随后再引导学生看课题设疑: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学习的欲望立刻被激化,他们不由自主的拿起书读起来。再如教学《丰碑》一课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军长征途中艰难行走的画面,那呼呼的北风,漫天的雪花,没膝的大雪,红军单薄破旧的衣服,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感受红军的行军艰难,由此引出课文中所描述的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可就是这样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文中却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又属于谁呢?这是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提问下被激化,马上拿起书认真地读起来。
2.开展比赛
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复述课文比赛、背书比赛等,在比赛过程中,教师适当的采用激励措施,效果更佳。关键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要一心想着学生,想着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21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可根据儿童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意境美,领悟到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不仅仅是因为它美,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快乐,教学中可在学生拓展延伸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我还想变成什么?仿照文中的诗句,让学生去说去演,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明显。
3.鼓励质疑
让学生质疑问题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课末可引导学生再读最后一段,体会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感受到船长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时,有的同学却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对危险哈尔威船长选择的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难道不是对自己生命的亵渎?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再组织学生读文,讨论感受到船长心中装的是船员和乘客,惟独没有的是他自己,从而感受到船长的崇高品质和高大形象。
五、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尽量地发掘他们闪光点,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当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的点拨。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是否合理有效,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学习方法,其过程较长,难度较大,这需要教师对这项工作有更清醒的认知,要长期不懈的坚持方能奏效。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转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应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绝不会认为学习语文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将感到是一种无限的快乐,学习兴趣陡增,课堂也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无疑,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与发展。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去解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得到弘扬,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和个性也得到发展。
二、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与技能,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如我上活动课时,首先,让学生回顾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①多读书。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尤其是公益活动。 ③经常与大自然接触。其次,每个小组选两个代表展示老师留的作业: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何成为生活的总统》两本书的读书心得。第三,让各组组长、副组长说出他们读了哪几本书,主演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感想收获。第四,谈谈自己的小组为班级、学校、社区、社会做了那些好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扩展知识技能,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倾力打造合作交流的民主平台
要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化得于充分发挥呢?首先,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其次,有的放矢,明确分工,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并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教学中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予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必然引起学生很多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采用,一般而言,教者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
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预设问题
学贵在疑,学生的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7课《可贵的沉默》,课始,可先板书大大的“可贵”二字,再板书小小的“沉默”二字,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沉默”,怎么理解就怎么说,当全班无人发言时,相机启发学生说此情此景就叫“沉默”,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沉默”的意思。随后再引导学生看课题设疑: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学习的欲望立刻被激化,他们不由自主的拿起书读起来。再如教学《丰碑》一课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军长征途中艰难行走的画面,那呼呼的北风,漫天的雪花,没膝的大雪,红军单薄破旧的衣服,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感受红军的行军艰难,由此引出课文中所描述的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可就是这样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文中却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又属于谁呢?这是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提问下被激化,马上拿起书认真地读起来。
2.开展比赛
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复述课文比赛、背书比赛等,在比赛过程中,教师适当的采用激励措施,效果更佳。关键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要一心想着学生,想着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21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可根据儿童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意境美,领悟到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不仅仅是因为它美,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快乐,教学中可在学生拓展延伸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我还想变成什么?仿照文中的诗句,让学生去说去演,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明显。
3.鼓励质疑
让学生质疑问题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课末可引导学生再读最后一段,体会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感受到船长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时,有的同学却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对危险哈尔威船长选择的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难道不是对自己生命的亵渎?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再组织学生读文,讨论感受到船长心中装的是船员和乘客,惟独没有的是他自己,从而感受到船长的崇高品质和高大形象。
五、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尽量地发掘他们闪光点,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当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的点拨。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是否合理有效,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学习方法,其过程较长,难度较大,这需要教师对这项工作有更清醒的认知,要长期不懈的坚持方能奏效。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转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应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绝不会认为学习语文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将感到是一种无限的快乐,学习兴趣陡增,课堂也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无疑,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与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