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1、用“求异”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事物
也就是,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多去有意识的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2、有意识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
如果把传统观念、常规经验、权威言论当作金科玉律,常常会阻碍我们创新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面对新的问题或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习惯于沿着前辈或自己长久形成的、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应从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用发散性的思维看待和分析问题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
发散性思维能够产生众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及建议,能提出一些独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见解,使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4、主动地、有效地运用联想
联想是在创新思考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见到成效。我们常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联想中的“经验联想”。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是人们能够采用联想的客观基础,因此联想的最主要方法是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主动的、积极地、有意识的去思考他们之间联系。
5、学会整合,宏观的去看待
我们很多人擅长的是“就事论事”,或者说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思维往往会被局限在某个片区内。整合就是把对事物各个侧面、部分和属性的认识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采用启发或讨论式 教学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及时表扬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使其不断获得学习预期和尊重需要的满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作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盲目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不同见解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往往闪耀着学生智慧的光芒。这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成为一把开启学生创造力大门的金钥匙。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师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二、质疑问难,发掘创新思维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难,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1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能用等于,而用相当于?"……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更加积极了,比、分数、整数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中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中找到能被6和9整除数的特征。学生思维活跃,用较快的速度找到了答案:能被3整除的偶数就一定能被6整除,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9整除。学生一下子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中发现了能被6、9整除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发展了学生思维的衍生能力。
3要层层设疑,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教师预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3/4与5/6的分母一样吗?能否直接比较大小呢?(2)能将3/4与5/6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吗?应以什么数作为公分母?这样提前引导、指令,使学生亦步亦趋,毫无自主探索的权利可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教师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那么学生的思考策略就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纸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借助1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上,有了一次探索的成功。鼓励学生质疑,既深化了知识,又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启迪创造性思维。
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不要直接给以答案,要尽可能启发他们自己来解决,非由老师解答不可的问题,也应该立足于启发,即以启发的方式给以解答,要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一过程,从中得出结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训练,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