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对待高三的孩子

 我来答
夜深灯火灯笼6
2017-11-01 · TA获得超过2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8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成功家长谈-------怎样做好高三家长?

家长甲:平时尽量在家里营造一种舒服的气氛,不要让孩子有压迫感,不要老说你万一考砸了,以后就没前途之类的话,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与其一同分析并帮他制定一些适宜的短期小目标,不要定一些太高、不切实际的。当他(她)达到目标后给予适当的表扬,并鼓励向下一个目标迈进。适当和他(她)谈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缓和学习压力,在轻松交谈时询问他学习中的问题,当孩子问了问题后,不管什么问题,都该耐心解答,让其觉得父母是可以交流的对象,在交流中适当的说些名人或身边类似于他(她)成功的例子,树立(她)他的信心。家长乙:

一、孩子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高考本身,而是来自家长的期望。家长自己的定位应是后勤部长,而不是前线的督军,对孩子应该是更多的鼓励与精神上的支持,而不是指责和严厉的督促。如果您们的孩子本来就是勤奋的,您们实在不必在画蛇添足,如果您的孩子存在惰性和比较散漫,那么选择跟他们谈心比命令他们去做什么要好得多,这是家长们首先得明白的道理。

二、很多家长的误区在于,高考的是孩子,因此高考以外的事家长都可以包办。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高考不光是孩子的问题,高考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各位家长也该知道高考其实就是打仗,上前线的是孩子,但供应粮草的却是各位家长,“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相信家长们不会不懂。因此,应该让您们的孩子在紧张备考的同时,做他们该做的事,当然也是力所能及的事,如做做简单的家务什么的,这看似多余,但其实是一种观念上的原则,这会让孩子明白一点,高考并非意味着可以目空一切,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高考动员的不光是上前线的个人,而是一整个家庭!有很多家长会为了让孩子获得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而包办一切,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无形中对孩子施加了庞大的压力,孩子这时会想,自己如果考不好的话,不光是对不起自己,而且更是对不起含辛茹苦待我的父母。这种压力会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之后,那时候的成绩可想而知。因此,让孩子做他们该做的,力所能及的,这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迎接高考的来临。

三、高考并非与世隔绝!很多家长认为,为了替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会尽可能地把孩子隔离在现实社会之外,即尽可能地让孩子远离一些负面的、不好的东西或事情,好让他们能专心学习,心无旁骛。这是错误的一个观点。道理很简单,人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的。既然不是真空的,细菌也难免存在,有空气的地方就有细菌。同理,有社会存在的地方,人就不可能与世隔绝。孩子难免会接触到家长认为应该有所避忌的东西,这是家长们怎么避免都避免不了的。因此,我们预防的方式不是一味消极地回避环境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而是给他们上“疫苗”,进行免疫。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适当、温和地向他们介绍高考可能出现的负面信息,让孩子们知道,社会并不会因为高考来临而变得特别美好,社会还是那个复杂的社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家长们必须让他们知道,在他们高考期间,有可能会目睹什么什么人跳楼啊,什么什么人会出现不幸的事啊,等等。这并非吓唬孩子,也并非打击他们的自信,而是事先的“免疫”,可以预防高考的那个时候真有事情发生,孩子不致于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不知所措,从而影响发挥。

四、高考除了平时的基础累积、练习等这些课堂知识以外,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一个因素。心理素质过硬,则高考就胜利了一半。因为考场上除了讲知识的多寡,更要讲临场的发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孩子一件有力的武器!因此,培养要从平时开始,日积月累,乃成江海。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以上三点的综合。

好了,一口气说了以上四点,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家长,能在这段非常时期跟你们的孩子好好相处,陪伴着他们成功踏上高考的战场,凯旋而归!

家长丙:记住一点 家长是孩子的后勤!1、在物质上 ,要保证营养 , 高三很费脑子, 多补补!2、在精神上 ,其实高三的学生,在压力下 ,都多少有点不正常, 家长要多包容, 还要开导孩子。3、多和老师沟通 ,看看自己是否能帮上忙。4、主动和孩子沟通,不一定非要让孩子说在学校怎样怎样, 家长可以讲自己的事, 来带动孩子。5、不要经常十分明显的去关心孩子,其实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 家长过多的爱护, 有时会适得其反。总之, 就是根据孩子的不同掌握一个度。即关心了孩子, 又给予其空间。不要总是逼自己的孩子在最近的几次模拟中考出怎样的成绩。那样他/她会感觉很累的。

也不要太啰嗦, 那样会增加他/她的烦躁。像个朋友似的去关心他/她。

根据学生的性格采取行动。比较内向的高三生要引导多多说话,不要把紧张焦虑郁积于心。

心理承受力较差的高三生要多说积极向上的话,不要传递负面情况...

另外,多变换菜的花样,让孩子不会因为食欲不振而影响健康。

家长丁:家长期望过高 孩子容易急躁
高三家长在考前这段时间一定要正视孩子的真实成绩,避免因不切实际地对孩子寄以过高期望,甚至产生急躁情绪影响孩子备考。
考前这个阶段应该接受孩子的真实水平,不要因此产生急躁情绪。家长不要在备考期间给孩子设立不现实的目标,试图让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飞跃式进步。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特长爱好不同、智力潜能发展的方向不同,家长对孩子要合理要求,降低期望值,鼓励孩子积极备考。家长要以孩子自身为参照对象,随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与变化,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行。高三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并感染、引导孩子以平和心态迎接高考。
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备考氛围,以乐观的态度跟孩子交流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要允许孩子在面对压力时适当地宣泄情绪。

积极应对成绩波动
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些考生因成绩波动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有关心理教师建议,高三生要调动积极情绪,正确对待成绩波动。
从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了解到,考前冲刺阶段,前来咨询的高三生较以往有所增多。随着两次模拟考试的结束,很多高三生出现或大或小的成绩波动,情绪也时高时低。
成绩波动让一些高三生产生自卑心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觉得不稳定的发挥是很多知识还没掌握牢固,担心高考结果不理想。考前成绩波动容易使一些考生失去信心。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没有实力,考生不必因此就过度焦虑,甚至否定自己。考生应该摆正心态,明白通过考试发现不足是件好事。
考生心情不好时可以多想想生活中愉快的、高兴的事情,可以在本子上写一些积极的词语,如“我一定行,冷静、沉着”等,帮助自己提高信心,优化情绪,让精神得到放松。
考生还要学会分析成绩波动的原因,弄清是自己的复习不到位,还是考试不够专心?是考试题目太难,还是在考场上心理紧张?只有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成绩波动问题。

家长戊: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认为如果第一次模拟考试不理想,会影响心情和学习的动力;仅有25%的学生认为模拟考试只是检验学习状况的手段,有助于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对考试结果能有效应对。究其原因:40%的学生称因无法忍受家长唠叨而影响到情绪的稳定性,出现了挫败感、自我否认、自我怀疑,甚至退缩,想放弃高考等心理反应;而希望老师和家长不再总围绕学习成绩唠叨的学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75%。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多达45%的家长说孩子参加高考自己很紧张;25%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自己无法接受;20%的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心烦意乱;10%的人不知如何处理孩子高考与自己工作之间的关系。记者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有90%以上的高三家长都或多或少患有“恐高症”。

在应对高考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策略,一旦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和自己的预测有出入,就出现紧张、焦虑、自我否认等情况,甚至到了最后一个月放弃高考者也大有人在。而这些紧张源归根结底大都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施压。大部分家长表现出比孩子更多的焦虑,他们不仅每天接送、保障后勤,更有甚者每天和授课老师联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搞得孩子心情很不好,严重者还出现了孩子和父母的争吵现象。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应正确看待高考本身,一般来说,家长对于孩子,有着巨大的暗示力量,父母积极的心态必定会使孩子产生良好心态,为他们的高考加分,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应从四个方面调整:一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宽松、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二是做好孩子的后勤;三是及时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四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指导

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一、心理问题指导之一: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高三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心理问题指导之二: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6.增强自信心。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三、心理问题指导之三: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

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四、心理问题指导之四: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明白了上述道理,学习者就应该克服在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内注意力分散的不良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心理问题指导之五: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备考。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学生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积极进步的表现。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

其次,我们应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备考和应试。"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

六、心理问题指导之六: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高考前,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备考复习还是需要的。有些学生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因而也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

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第一,要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班上成绩拔尖的同学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许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许就是中上等的了。

第二,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老师出题太难。

第三,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赶快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励,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

七、心理问题指导之七: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八、心理问题指导之八:家长应支持理解孩子

高三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三阶段,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防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

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

高三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八项注意

学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家长在高三一年中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时,家长们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忌如临大敌。进入高三后,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不仅会直接感染学生,而且会使家长自己失去冷静。所以家长们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心中的紧张不安。

二忌唠叨不休。不要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更不要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过分的叮嘱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复习环境。

三忌照管过度。过分的关照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对学生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

四忌期望过高。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家长要做孩子制定高考目标的指导者。

五忌盲目攀比。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六忌反差太大。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过大,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未尝不可,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逛逛街。

七忌威逼利诱。不要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八忌家教无度。不要不惜血本请名师做家教、开小灶,这样不仅挤占了孩子自由消化复习内容的时间,而且有揠苗助长之嫌。
匿名用户
2017-11-01
展开全部
一、 家长要以正常行动面对孩子。
孩子进入高三后,好多家长的行为都有了明显的改变,过多的神神叨叨,过多的关注,过多的紧张。对于高三的各种考前模拟考都显得相当在乎。这无形之中给本已压力很大的孩子又增加了几分不必要的压力。回想我的孩子中考这一年。我也是尽量做到一如既往,平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轻松和谐。我比较关注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好心态,不管是经历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用比较阳光的心态去对待。
要高考了,我和孩子商量好,妈妈以前怎样今年也怎样,所有我在家没有任何改变,电视照看,到了十点半和女儿说声:“你抓紧也争取早点睡,晚安!”我就先睡了。这一年里,孩子往往比较关注自己的每一次考试。为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高兴,自己退步了就会感到焦虑。这些时间里,我比较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如发现孩子情绪比较低落,我一定会找机会和她进行沟通。告诉孩子失败并不是一定是坏事,因为其一考试真实的反映出你的不足之处,让你可以及时的查漏补缺;其二也是对你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锻炼,这么差的分数你都能面对了,还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呢?
二、家长要以平常心面对高考。
孩子进入高三后,作为家长也随着进入了高三的紧张状态,孩子的思想负担很重,而有的家长的弦绷得比孩子还紧。
在高三阶段,首先我从不唠叨如何抓紧时间学习,也不过多关注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有些小测验都是孩子自己主动的来告诉的,有时孩子会问我:“妈妈,你怎么不问我啊?”我总是笑着对她说:“如果好你肯定会第一时间来报喜的,如果不好,下次你会引起重视的,我就听你下一次的好消息喽!”不管考试结果是好是差,我都会和孩子分析每一学科的得失,包括这次考试的心情和心态。总之,基本每次我都要表扬,如“弱势学科进步了”,“强势学科更强了”。“分数虽没什么进步,心态有进步。”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吝啬给于孩子的表扬,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鼓励下不断的前行吧!其次我也从不在孩子面前夸赞别的孩子如何的优秀。总是不停的给孩子鼓励,“很不错了,妈妈很满意。有你这样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到很幸福!”这些就是我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再次我能有效的利用孩子空闲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散步、运动等等,这样可以使孩子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每天晚上九点半女儿晚自修后我都在楼下拿着跳绳陪她跳上1000个,然后再在小区里散步,一起聊聊学校的事情。这是我和孩子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了。我挺珍惜的!
家长自己的平常心带给孩子的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在紧张的学习中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学习。把平时的考试当做一次次历练,孩子才能在考场上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取得优异成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过寰QO
2020-06-19 · TA获得超过28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万
展开全部
1.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
学习是学生的任务,他们学习的意愿是自身应有的,而不是强迫外加的。很多家长一个劲儿的让孩子拼命学,让一些本自愿学习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此成绩一落千丈。
还有些家长,过早的与孩子讨论未来,让孩子分心。当孩子们取得了进步的成绩时,家长们只在意他们的排名,而不是他们是否进步了。
很多家长奉行“打击式教育”,一直以鞭策的方法对待孩子,从不给予鼓励。因此伤了孩子们的心,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2.不能随意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到了重要的时期就要被特殊对待。家长们会给孩子准备丰盛的食物,各种营养品,甚至在家中拉起横幅,营造学习氛围。
但这些家长,却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压力。老师们常说:对待考试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因为在面对大事时,人总会不由自主的紧张,紧张容易犯错,因此需要人们有一颗平常心。
但如果家长随意改变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就打破了他们的平常心,让他们的神经更紧绷,在面对考试时更加手足无措,影响考生们的学习心理。
3.不能“掐断”孩子所有的休闲活动
学习固然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但却不应是学生全天的任务。学习讲究效率,更讲究放松。
很多家长们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孩子们在考试之前,就应该临时抱佛脚一股脑的学习。
因此家长们自作主张,为孩子掐断了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但家长们想过吗?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根琴弦,他们应该是柔软的尼龙弦,而不是冰冷的钢弦。只有柔软的尼龙弦,才能发出最美妙的声音,就像孩子们一样。
有收有放,收放自如,让他们在压力中喘气,在放松中调整状态,才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助跑。因此,家长们对于孩子们该有的休闲活动,不要全盘否定。
在确保他们已完成了目前的学习任务时,尝试放手,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放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