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属于“外来物”!那我国春节的舞狮文化是怎么来的?
年夜饭、放鞭炮、舞狮子,每年新春都少不了这些热热闹闹的喜庆事。年夜饭的习俗想必随着历法的出现就形成了;点燃竹节发出噼啪声来驱邪的传统自先秦就有,用火药制作爆竹的历史也近千年;至于舞狮子——咦?从古至今中国都没有狮子,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创造舞狮文化呢?
狮子:两千年前的贡品
舞狮,自然是人去模拟狮子外表、神态、姿势的舞蹈。古人必定见过狮子,通过仔细观察狮子的习性,再由艺人推演出舞狮艺术。可如果我们去问中国大地有没有过狮子,想必答案会是十分确凿的否定。只有当我们去问动物学家,他会铺开地图,然后大手一挥说:“非洲欧洲西亚中亚都有过狮子。”看来,中国的狮子最有可能来自古代的西亚或中亚地区。
诚然,几千年前全世界的地貌结构和生态环境与今天可能截然不同。从前的非洲、欧洲和中亚西亚都有大片平原,就像今天的东非平原一样,有很多草原动物居住。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弋地暑热莽平……有狮子(乌弋这里很热,地势平缓,高草丛生……狮子在这里生活)”,说明狮子曾生活在西域,最早通过西域诸国进贡而来,在西汉时就已经踏上中华大地。同一时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带来了日后的佛狮文化。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狮子作为贡品一直被呈献给皇帝。少数见过狮子真身的宫廷艺人凭着一点点对狮子的了解和大量中华文化的附会,制造出狮子石雕、狮头服饰,甚至狮子的神话。狮子文化在几百年间逐渐积累,至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其中就包括舞狮艺术。舞狮的传统从真狮来到中原后不久就出现了,至今风靡近两千年。要知道,作为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利用火药做成的鞭炮也是在宋代才出现,相比舞狮可能晚了几百年。
征服东方:以狮之名
无论是曾经存在过的欧洲狮、亚洲狮,还是现在的非洲狮,它们的秉性一如既往的暴躁、残忍。西亚人和欧洲人十分崇尚狮子的这种血腥气质,因此经常借用狮子来标榜强势的人,例如波斯人在代表自己的旗帜上画上狮子,英格兰的理查一世以“狮心王”称号而闻名(Richard the Lionheart)。
来到中国后,狮子的气焰也压制着其他动物,比如老虎。除了极少特殊场合,世界上绝大多数狮子和老虎是永无相见可能的,但是人类总想让狮子和老虎来一场“关公战秦琼”。古罗马就曾搜罗来老虎狮子让其同场竞技,据说狮子要更胜一筹。汉代辞书《尔雅》记载“狻猊,食虎豹”,就是说狮子能够杀死虎豹为食。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笔记《洛阳伽蓝记》还描述过一次狮虎豹相见的场景:虎豹见到狮子,紧闭双眼,连头都不敢抬。狮子的强势,很大程度上让皇帝感受到了强权的满足感,让他觉得西方猛兽也须臣服于自己。
当然,也有帝王不喜狮子的残暴,北魏孝明帝就嫌狮子太凶残,而且狮子住在中原也不得自在,于是这位皇帝在狮子到来 6 年后将其遣回,这只狮子正欢天喜地地坐在回家的车上,没想到押运者不耐长途之烦,一怒之下竟将狮子杀掉了。
狮文化在民间的演绎也借助了老虎的一点帮助。其实狮子老虎都是一样凶猛的动物,但老虎可是切切实实称霸野外,威胁人民安定生活的,而皇宫里的狮子再威武它也不能伤人体肤。而且当时民间也极少有人亲眼见到过真狮子,口口相传的误导让狮子逐渐脱离了“动物凶猛”的境地,进一步成为中华文明中老百姓臆想里权威、庄严、正义、祥和的代表。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盛世不再,中国与西域交流减少,崇狮色彩趋淡,狮子慢慢地像“王谢堂前燕”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狮子从深邃沉重的皇宫中走出来,系上铃铛和丝带,像一只大猫一样端坐在宅门口,象征着求吉避祸、家和岁昌。
北京故宫石狮子
长此以往,人们对狮子的态度从简单的喜爱变成了崇拜,把想象中的祥瑞加之其身,帮助狮子最终成为中华瑞兽,跃舞在佳节吉时之际、雄踞于高阁贵府门前。从成语和俗语中我们也能发现,带“狮”字的词语多有美好、崇敬的含义,如“狮子搏兔”“人中狮子”等,可我们的本土动物老虎却没有此待遇,有“虎”字的成语反而不少都含贬义,如“为虎作伥”“为虎傅翼”等。就这样,大家都害怕的猛虎成为众矢之第,而谁都没见过的狮子在中华文化里逐渐占据了一方天地。
落地生根,萌在中国
中国皇帝喜狮嗜狮也是有目的的,试想中华数千年的龙文化,游走皇室的龙岂能入户民宅?中国自古地大物博,但是以信仰龙图腾为主,西域来的狮子正好能填补信仰单一导致的崇拜不足。狮子是皇家下放的吉物,赐予老百姓镇宅、玩乐之功,既区分开帝王的尊贵,又显出皇上与民同乐的景象。东汉时期,传承已久的“龙生九子”一说基本定型,九子之一的“狻猊”原型其实就是狮子。石台上的狻猊安静、温顺,既没有真狮的狂野,又不敢觊觎龙的王位,这种特征很快被民间认同,可怜的雄狮也就再无翻身之力。
儒家文化在汉代独尊也引导狮文化变得乖巧祥和,简直成为儒家思想的象征。君不见门口那两尊大石狮子,雄狮爪下玩弄着绣球,寓意圣德滚滚,雌狮抚弄幼狮,代表子孙延绵。佛教文化也在唐朝达到鼎盛,佛文化里有不少对狮子的描写,可除了把它们描述得像温柔的小猫一样,就是表现群狮互敬互爱,庄重老成。民间艺术家大量借鉴佛、儒看待狮子的态度,因此同样是在唐朝定型的舞狮艺术也就保留了中国狮子的威武、顽皮、乖巧、伶俐,而这已经和西方的“猛狮精神”相去甚远。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了舶来品狮子在西方代表着权力和威严,但是中国绝不会出现“狮心国王”,中国狮其实和西方狮并无关联,中国狮子是中国原创的文化标志,是中国人渴望平和、追求吉祥的美好憧憬。所以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实际上早就被中华文化融合、改造,并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今天的中华狮魂早已超越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成为“中国创造”的文化精品。无论是美国唐人街前的大石狮子,还是全球跃动的舞狮队,谁看见了都会意识到:这是中国的文化。对于西方狮子东方创造,我们不必再去纠结于文化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我们只需要牢记,狮文化,是西方具象与东方精神的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