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相关故事 20

要求是好故事,赞美刘备有领导能力的... 要求是好故事,赞美刘备有领导能力的 展开
 我来答
晚安GUI晚安
推荐于2017-09-07 · TA获得超过13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3万
展开全部
  1、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是指中国三国时期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顾,乃往”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今湖北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

  2、纵虎归山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3、收买人心

  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

  4、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从汉献帝刘协那里弄个名正言顺的皇叔身份,没有得到固定的封地,只好投奔同族刘表,刘表送给他新野地区,经过司马徽等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赤壁之战大胜曹操,刘备骄傲地说得到孔明他就如鱼得水。

  7、求田问舍

  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见胸无大志的好友许汜来拜访,问他有什么事情。许汜说只想谋求田地,购置房产,陈登只是简单招待他,让他睡下床。几年后,许汜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同刘备谈起此事,刘备说:“要是我就会让你睡地上。”

  8、后患无穷

  汉献帝建安元年,徐州牧刘备受到袁术的攻击就只身投靠曹操。曹操表面上重用刘备,让刘备招兵买马到徐州去攻打袁绍。谋士郭嘉听说放走了刘备,肯定会后患无穷。曹操立即意识到这一点,就带兵攻打徐州,刘备赶紧投靠了袁绍。

  9、弄假成真

  东汉末年,周瑜在刘备死了甘夫人后给孙权出主意,要孙权假嫁妹妹给刘备,骗刘备来东吴,好杀了刘备。刘备按孔明的计谋,前往甘露寺拜见孙权的母亲,老国太十分喜欢刘备,就执意将女儿嫁给刘备。没想到周瑜弄假成真,后悔莫及。

  10、有借无还

  东汉末年赤壁大战后,曹操败弃荆州、南郡、襄阳三城,刘备趁机派兵独占这三座城池,周瑜回师后大怒,派鲁肃去责问诸葛亮。诸葛亮说他是代荆州原主人刘琦管理。刘琦死后,鲁肃去讨还荆州,诸葛亮说待打下西川后再还,鲁肃无奈而返。
lei82039001
2010-04-03 · TA获得超过21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刘备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而且知人善用。他曾对手下的两个人做过评价,都得到了应验。

刘备对张飞说:"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最终被部下所杀。刘备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不以为然,终有街亭之败。在对马谡的认识上,刘备高于诸葛亮。

世人皆马谡纸上谈兵,我认为这都是事后谈事。马谡之才并非是纸上谈兵,诸葛亮征南中时,问马谡,三国志说“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凭这一件事,你能看出他是纸上谈兵之人吗?
诸葛亮没有看出来,但刘备看出来了。这不能不说刘备认人高人一等。当然,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也是有根据,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说明刘备从和马谡交谈中看出马谡有的话说的有道理,有的话有实际情况不符,可以做为参军,但不能独立领导军队,所以说是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和马谡“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的吹牛真把诸葛亮给唬住了,但刘备的在马谡的海吹面前却十分清醒。

刘备的军事才能也十分高超。当然,刘备军事才能不如曹操。这一点刘备也十分清楚。但打曹操手下的人还是不成问题的。打黄巾军立有战功,我就不说了。“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投刘表,在新野时“使拒夏侯敦、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火烧博望坡是刘备的功劳,《三国演义》归了诸葛亮了。

刘备占领蜀以后,“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在军事上,刘备有高度的自知之明。他自知不敌曹操,所以曹操一来,坚守不出。而曹操手下的刘岱、王忠、夏侯敦、于禁、夏侯渊、张郃等还不是刘备的对手。

曹操有一双识人的睿眼,他说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可见曹操对刘备评价之高。但刘备更高明的是,他据然用各种办法让曹操相信他胸无大志。最终得以脱脑虎口。

但陵夷之战的失败,是人们常常贬低刘备军事才能一个例子。从战略上来讲,该不该打吴国。夺荆州呢?仗打败了,都说不该打,我认为这是马后炮。刘备要完成他的大业,必须拥有荆州,没有了荆州,蜀国北面有秦岭,无法大规模北伐。因为蜀国是易守难攻,所以先吞吴,再灭魏。是合理的。蜀在吴的上游,粮草辎重水运十分方便。占了地利。道义上讲,吴蜀本是盟国,吴袭杀关羽,失理在先。所以先吞吴,后灭魏的战略是唯一可行的。最后事实证明,诸葛亮多次北伐,都因粮草问题,无功而返。也说明刘备的战备是对的。但战争有一定的偶然性,刘备轻敌冒进,被陆逊打败。只是战术上的错误,不是战略上的失败。

再说说刘备的德,《三国演义》只所以尊刘贬曹,也的确是因为刘备重德,符合儒家的伦理规范。而曹操是典型的法家人物,他的故事真要在小说是把他写成好人,也真难。三国志说“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 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曹操杀的名士之多,在三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他还有屠城的事,三国志武帝本纪写到“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而刘备却从不冤杀好人,特别是在战争中从不杀平民。这是符合儒家仁的思想的。而刘备的做为一个领袖的感召人是十分强大的,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刘备爱民如子。深得人民的爱戴。 “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有人说刘备虚伪,冒着生命危险和人民在一起,谁能做到呢?刘备让徐州,人们说也是虚伪,他的正真目的是不想成为靶子。当时,天下大乱,割据政权又岂是一个徐州呢?我们再看一个刘备的起兵,“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这些大商人把钱和马给了一个穷小子,这本身就说明刘备具有领导的个人魅力。今天,你要想捐资做一件什么事,你能让大老板给你掏钱吗?
再看一件事“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如果现在搞全民选举,我看皇帝非刘备莫属。

刘备对大臣,可谓以诚相待。大臣也是忠心耿耿。我想这是以心换心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不能同意易中天先生的说法的。什么叫虚伪,虚伪就是假的,虚伪者总会露出他的真面孔的。曹操到了权势大的时侯,他处处在为他儿子当皇帝扫平障碍,可是他势力小的时侯却可以礼贤下士,这才是虚伪呢?否则,我们可以对任何人做出的任何事说虚伪,既使是真心做好事的人,我们也可以说他要达到他告不得人的目的,只不过他临死之前都没有过到他的目的罢了。我们可以说雷锋做好事就是为了出名,这样的话天下还有不虚伪的人吗?

刘备临终时对后主说“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人之将末,其言也真,特别是对着他的儿子,他更不可能说假话。刘备对后主的遗诏,其实是他的人生观的体现。以德治国,正是他的治国理念。这和曹操的以法治国是不同的。

当然刘备想得到益州,这是他做为一个军阀无法回避的现实。事实上,他不仅想得到益州,他还想得到天下,在得天下这个问题上再讲什么道德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刘备得益州是没有过错的。他在收益州之时,注意拢络民心,并对刘璋做了妥善安排,这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已经十分难得了。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并不是单纯是小说家之言,这也是刘备人生观更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刘备光复汉室的道路上没有成功,这是不幸的。刘备的不幸在于他生活在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他的对手太强大了。三国志评价刘备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可以以一个低贱的出身,最终三分天下,手下的大臣对其忠心耿耿,也真是儒家道德的胜利。曹魏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却终为晋所取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意呆梨9t
2021-02-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49
展开全部
1.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可以取而代之。
2.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豆;曹操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失箸。
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此时关羽张飞赶到,乃借以脱身。曹操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设宴的,而刘备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怀疑。
刘备的故意掩饰,使曹操放松了警惕不再疑心刘备,刘备后来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大败曹操,打破了行将大一统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三国。
3.髀肉复生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何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4.桃园三结义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F的诺言
2010-04-04 · TA获得超过5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刘备还未求的高人的辅佐之前,刘表说要把荆州给他,可他却迟迟不肯接受此重任,只得了个小小的徐州,一日,曹操带兵攻打徐州,可是刘备兵薄力弱,根本不可能跟曹操抗衡,于是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而家小也是危在旦夕,而在这个时候,有两种选择:一、带着家小逃走丢下徐州十万百姓 二、不顾家小安危,带着十万徐州百姓撤离,而刘备在这个时候却选择了第二个,于是他便不顾家小安危,亲自带着十万百姓撤离,在十万百姓跟随刘备之前,绝对没有一个有抱怨,而是感动,刘备可是一人带这十万百姓走了很长的路啊!这不正体现出刘备有领导能力吗?楼主啊,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绝对是我的原创,希望您能采纳我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六元fF
2020-04-30 · TA获得超过1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26
展开全部
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纵虎归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