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作业要精选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续,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杜绝随意性、盲目性,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所以,作业必须是在精选和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布置,要做到有针对性;阶梯性;层次性;适量性。
二、作业要讲评
讲评课的重点不在讲,而在评。要针对学生作业或答卷中表现出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典型性问题,精心设计点评的内容,从而统帅和带活对一般知识的理解掌握。
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相结合,重点在方法、思路、技巧等方面作文章。要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拓宽学习的渠道、丰富学习的信息,提高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要参与
在学生作业时,教师要加强巡视,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过程、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细心检查;同时也要能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缺失,找到症结,及时弥补。
四、形式要丰富
丰富的作业形式,可以降低学生的审美疲劳,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作业形式有应用性的,操作性的,反思性的,阅读性的,调研型的。
对专业进行评价
另外,传统的纸笔作业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但对学生在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对于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可让学生撰写小文章,文体不限,可用拟人的方法,并进行评奖。
结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写出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非常优美的文章。对材料进行简单手工制作,如潜望镜,可让他们课后进行制作,教师进行评奖……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布置家庭作业要认真确定“量”
我国的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一直偏多,家庭作业被当作学校节省工作量的手段,新课内容在课堂里进行,实践应用部分捡到家庭作业中,使学生能用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教学,于是有些教师和家长得到一个经验;多一些家庭作业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笔者曾经也尝试过,结果师生都累,学生忙于就会作业,老师批发作业没有更多的思考和新发现,印象最深的是错得一样,也就是抄作业。另一方面笔者还发现,当作业一多学生就只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若长期这样,学生必然走向偏科,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样能叫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吗?
因此,笔者在摸索中发现老师应用心于家庭作业的布置,从时间上来确定作业的量,一般情况下,新课期间,以中等成绩的学生为参考对象,初一年级在30分钟左右,初二年级在45分钟左右,到了初三大约用60分钟,在复习期间每天一张卷子,通过了解学生很愿意接受,用他们的话说,是人性化的数学作业。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效果不错,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提高,由于从时间上能与其他科目协调,本班的学生各科成绩比较平衡。
二、布置家庭作业要认真确定“质”
从不同要求上来提高作业的质,为了提高作业质量对不同类型的作业,不同基础的学生,笔者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
1、预习型作业,这类作业能从随后的课中得到最大的益处,能使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交流。如在学习完解一次方程后,家庭作业是预习“日历中的方程”,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带来了不同年份的日历,在预习中他们各自找到一些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笔者稍微做点引导,学生从任意一张日历中发现了共同的规律,在学生的充分交流中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问题,并能解释方程的结果在什么情况下不合实际。由于学生体验到了身边的数学,也就很容易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也就是说这类作业能主动地首先服务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型作业,用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布置这类作业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有可能在练习一些错误,二是这些作业容易被抄袭,从而失去了质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对学生作业分层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只完成课堂内容相对应的课本上的习题,只要能写出简单的理由即可,对中等或以上的学生在前者的基础上加适量的课外习题并写出分析过程:①读题后你能联想到与本题相关的哪些概念、性质。②你认为本题可用到哪些概念、性质。③你有几种方法完成。④写出有条理的解答过程。
例如:如图,AB=CD,且∠DCA=∠BA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开明吗?请说明理由。
结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方法一:
∵∠DCA=∠BAC(已知)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D(已知)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面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方法二:
∵AB=CD(已知) ∠DCA=∠BAC(公共边)
又∵AC=CA(公共边) ∴△ABC≌△CDA(SAS)
∴AD=C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体验,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都复习了一遍,从不同方面尝试着来解决问题,比单独出现四个题目让学生去做效果好得多。
3、拓展型作业,是用来考察学生是否能把熟知的技能、概念运用于新的情景,使知识升值,这类作业综合性强,问题背景文字较多,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都要较强,才能从中抽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难点,也要布置给学生去尝试。
三、对家庭作业要有一定的要求
不管哪种类型的家庭作业都必须选择,恰当的时间布置,并及时批发,及时反馈,才能纠正存在的问题,才能不让错误认识在大脑中过久停留,作业不在于量多,应注重作业的效果如何,精心设计家庭作业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的功课,一份有效的家庭作业做到以下几点:1、老师、家庭、学生之间应达成一致,布置的家庭作业要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能愉快完成,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父母离孩子最近,应及时鼓励孩子克服困难。2、尽可能根据个别学生的需要布置作业,切忌题海战术,不分层要求,一刀切,把学生吓退了。3、教师之间搞好协调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均衡学生每门功课的学习为目的,彼此照顾学生的课余学习时间。4、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使问题不过夜。
关键词: 作业 有效性 提高途径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教学实践中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强调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就是根据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优化作业基本构成要素,研究作业的目的�难度�作业的量�作业形势的多样性等,以及相互关系。让学生巩固�迁移知识,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检查调整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明确作业目的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和基础
作业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是确定作业目的的根据。学校是一个按照一定目标功能组织起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目标培养和训练的场所,而使学生达到预定目标应采取相应的手段,作业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作业是学生的认知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必须围绕学校的培养目的来进行。作业是否有效应该看作业设计能否从素质教育整体目标出发,考虑针对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因素,促进人的发展。
作业的基本目的就是让学习者通过作业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迁移和深化理解。学校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使学生学会思考方法,掌握基本技能,而这一切又以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这就是说教学的基础目的是掌握基本知识、获得相应技能。掌握“双基”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引导�启发,而巩固和应用主要的手段就是作业和练习,因此每次作业和练习都必须明确基础知识教育目的,即掌握哪个知识点,学会哪项基本技能。围绕达到的基本目的来设计作业。这通常表现为课堂中的当堂巩固练习,课后的基本巩固练习,必须紧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提高作业有效性,还必须考虑作业的更高目标,就是通过作业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训练思维,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能力,若作业只停留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则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新形势教学的要求。作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思考练习,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重新组合,训练创新思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还应考虑目标的综合指标,通过有意识地布置作业和学生的完成作业过程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因此,在安排学生的作业时,必须注意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例如:预习作业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去主动读教材、查资料、找问题,从而试图解决问题。而在分组实验和实习中则要求学生细心观察、规范操作、正确推理、尊重事实。
二、控制作业量和难度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学生完成作业,才能达到作业设计预期效果。而完成作业除了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态度因素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作业量和难度。控制作业量和难度是使学生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认知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会”到“熟”的渐进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有“适当”的过渡学习,形式之一就是不恰当过量的作业训练量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一般来说量的增加会使作业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提高,但不恰当的过度学习将适得其反。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当重复地接受同样的刺激过度时效益会越来越低,同时还容易产生疲劳,甚至是逆反心理,失去作业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作业的有效性,所以作业应保证恰当的量,如此才能既达到目的,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是在逐步提高的,只有逐步提高作业的复杂性和难度,才能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有效地上台阶,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作业更有效。超出学生实际能力的难题会使学生感到灰心丧气,没有努力的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
作业的量和难度的控制全在老师。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所需的恰当作业量,这可以通过平时教学、教研的积累,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应兼顾学生心理反应,以学生愿意做、用心去做为界。各学科教师相互沟通,明确学生总的作业时间,协调各学科安排适当的作业量。随着掌握的熟练程度提高可以减少作业量。作业的难度应有针对性,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能在同一水平上,因此,作业的难度应设计得有梯度,最好是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搞作业“超市”,这样既能提高作业的实效,又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三、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作业的多样性即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认识事物是逐步全面的,学生的认知也是如此,丰富学生的作业内容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了解此问题与彼问题的联系,从而全面认识事物。形式多样的作业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长处。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可能演算能力强等,多种形式的作业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培养全体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作业有效性。作业的多样性可使作业的量和难度的控制更加有效,多样性的作业会使学生做作业时常处在兴奋之中,效果更好。
多样性的作业可以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类设计,从内容上分类,有复习巩固作业与探究创新作业,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性作业。从参与人员分类,有单独完成的作业,合作完成的作业。从完成时间上分类,有及时完成作业、延时完成作业等。
四、创新性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深层拓展
创新性作业是作业有效性的深层拓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教育者平时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工作中作业应发挥的主要功能。
创新性作业首先要求教师布置作业的创新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教师的影响和熏陶。教师在教学中及在布置作业中经常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和要求的创新,会给学生一种不断求新的感觉,从而点燃学生求新创新的火花,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就能够通过作业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作业的创新性也是指学生完成作业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创新。创新思维来源于学生科学地思考和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可以设置新的情境和问题,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情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深层次上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的创新可以从题型、表达方式和知识的组合等方面去考虑,特别要注意作业对启发思维寻求探求的作用。其中,当前教育改革中要特别研究知识的综合,除本学科知识的综合外,还应更多考虑相关学科及理论与实践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