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首都长安城有多少人口
展开全部
唐朝时,长安城市人口密度在5600~21400人每平方千米之间。
1、 唐朝长安城的土地面积
唐长安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根据考古实测,从东墙的春明门到西墙的金光门之间,东西宽为972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从南墙的明德门到北墙的玄武门偏东处之间,南北长为865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周长约35.5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2、唐朝长安城的人口
唐代长安的人口数量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韩愈在《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中称“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唐代诗人的吟咏中常有“长安城中百万家”的说法。杜佑《通典》卷173《州郡二》载,“唐京兆府户口数为三十三万四千六百七十户,九十二万人”。虽然《唐书》之《地理志》记载“天宝元年京兆府人口数诗一百九十六万余”,与《通典》记载的人口数量有很大出入。但由于《唐书》撰写于唐朝灭亡后的后晋时期,而《通典》是时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所以 唐朝时长安城市人口以《通典》所载的“九十二万人”为据。
严耕望对唐长安人口的估计最高,其估数为170—180万。他将长安人口分为宫廷人口、中央政府官员额、京师禁卫军、寺观人口、外人侨寓、一般市民、流动人口,然后分别按唐前期和后期来做统计,但结果是各项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重合,因此,重复统计便是其研究中的最大问题。郑显文的估计最为保守,认为唐长安人口在50—60万之间。郑氏认为,以往推算长安城有百万以上的人口,都是笼统的过高推算。应该首先弄清唐代每户居民的口数以及唐长安城内的户数。
3、综合资料,可知当时长安城的人口密度在5600~21400人每平方千米之间。而如果根据古长安实测面积及《通典》的人口记载,在长安为83.1平方公里面积上,有九十二万人在此定居生活。据此计算, 古长安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11071人。
1、 唐朝长安城的土地面积
唐长安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根据考古实测,从东墙的春明门到西墙的金光门之间,东西宽为972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从南墙的明德门到北墙的玄武门偏东处之间,南北长为865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周长约35.5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2、唐朝长安城的人口
唐代长安的人口数量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韩愈在《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中称“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唐代诗人的吟咏中常有“长安城中百万家”的说法。杜佑《通典》卷173《州郡二》载,“唐京兆府户口数为三十三万四千六百七十户,九十二万人”。虽然《唐书》之《地理志》记载“天宝元年京兆府人口数诗一百九十六万余”,与《通典》记载的人口数量有很大出入。但由于《唐书》撰写于唐朝灭亡后的后晋时期,而《通典》是时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所以 唐朝时长安城市人口以《通典》所载的“九十二万人”为据。
严耕望对唐长安人口的估计最高,其估数为170—180万。他将长安人口分为宫廷人口、中央政府官员额、京师禁卫军、寺观人口、外人侨寓、一般市民、流动人口,然后分别按唐前期和后期来做统计,但结果是各项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重合,因此,重复统计便是其研究中的最大问题。郑显文的估计最为保守,认为唐长安人口在50—60万之间。郑氏认为,以往推算长安城有百万以上的人口,都是笼统的过高推算。应该首先弄清唐代每户居民的口数以及唐长安城内的户数。
3、综合资料,可知当时长安城的人口密度在5600~21400人每平方千米之间。而如果根据古长安实测面积及《通典》的人口记载,在长安为83.1平方公里面积上,有九十二万人在此定居生活。据此计算, 古长安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11071人。
展开全部
对于长安人口数量,正史中均没有单独记载,只是记载了整个京兆府的在籍人口数量。
包括《旧唐书》、《新唐书》、《通典》在内,大致确定京兆府的在籍人口数量的峰值在36W户,人口197万(平均每户5.4人)上下。
这里有两个问题:流动人口和贱籍人口并没有计算在内。
当时的流动人口大致包括:到长安来打工的、胡商、游历天下的、进京赶考的、投奔亲戚的、外国使节等等,数量绝不低于十万。
贱籍不被计算在户籍之内,但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假设长安城里能养得起贱籍的人口是二十万,最少要有五十万的贱籍来伺候他们。另外,京兆府辖区内有大量权贵们的农庄,那些给权贵们种地的人,可不是自由民而是佃奴之类称呼的贱籍人口。这些贱籍虽然无法统计,但那时的生产力低下,一个壮劳力最多打理十五亩左右的土地,那么估算下来又有多少贱籍人口呢?
现代的考古,唯一能确定是古人男女平均身高的范围值,至于寿命和人口数量等,都是猜测。区别只是相对靠谱和离谱,都不能当真。
包括《旧唐书》、《新唐书》、《通典》在内,大致确定京兆府的在籍人口数量的峰值在36W户,人口197万(平均每户5.4人)上下。
这里有两个问题:流动人口和贱籍人口并没有计算在内。
当时的流动人口大致包括:到长安来打工的、胡商、游历天下的、进京赶考的、投奔亲戚的、外国使节等等,数量绝不低于十万。
贱籍不被计算在户籍之内,但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假设长安城里能养得起贱籍的人口是二十万,最少要有五十万的贱籍来伺候他们。另外,京兆府辖区内有大量权贵们的农庄,那些给权贵们种地的人,可不是自由民而是佃奴之类称呼的贱籍人口。这些贱籍虽然无法统计,但那时的生产力低下,一个壮劳力最多打理十五亩左右的土地,那么估算下来又有多少贱籍人口呢?
现代的考古,唯一能确定是古人男女平均身高的范围值,至于寿命和人口数量等,都是猜测。区别只是相对靠谱和离谱,都不能当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