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历史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
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
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历史发展 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太原故国、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故里……[2]“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只要来过太原的人,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中。
太原形胜在晋祠,太原灵脉在晋祠。
“叔虞百里,居之河汾。
帝刻桐叶,天书掌文。
礼以成德,乐以歌薰。
天子无戏,唐有其君。
”这是南北朝时期流落北国的大诗人庾信写的一首《成王刻桐叶赞》。
诗中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
周成王封叔虞于唐。
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
叔虞传位于其子燮父,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
因为在上古时代,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国,隋末起兵于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得天下以后,把新兴的国家命名为“大唐”,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直到今天旅居海外的华人,都以唐人后裔为荣,甚至把大片华人聚集地命名为“唐人街”。
追本溯源,唐文化的发祥地就在山西太原。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
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氏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
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
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 咎(音皋)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
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
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
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
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
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
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
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焚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为废墟。
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
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崛起,嘉祐四年,设太原府治。
金、元时代,太原城饱经战乱。
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于太原,遂因此扩建太原城,成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
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