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也就是说贷方金额比借方金额大,所以借方要借计差额,而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所以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同理,如果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借方大于贷方,要是分录平,必须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就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确认为商誉。
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0,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中规定对其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否则会增加商誉的价值。
扩展资料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
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在我国,除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以外,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在不同年度之间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可以以现行适用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里有2个技巧问题,一个是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反的是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或者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你对比一下,记住一个,其他3个就都记住了。。
2给你举例。
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比如说:企业要保修一样货物,预计负债是100万(列入销售费用),这就是企业的负债的账面价值就是100万了,但是税法规定必须要实际发生时才能确认这样负债。
也就说计税基础为0.
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
这里说的是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因为你这100万当年是要交税的对吧,不能从应纳税所得中抵扣的,但是允许你以后实际发生了抵扣,自然以后就可以少交,少交了,就是你资产,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了。
你反过来。
如果是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