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培养时间
展开全部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培养时间为:
1、确定双导师:入学二个月内通过互选的方式确定导师和建立导师组;实践导师应视情况尽早确立,以便为分段实践学习创造条件,最迟不晚于第二学期末即进入专业实践之前确定。
2、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确立导师后尽快在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学院发放《专业学位培养手册》,研究生应理解其意图和涵义,了解研究生自身的学习责任与任务,明确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各项记载并准确填写手册的相关内容。
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之一。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学科教学(历史)的课程设置就内容而言,除公共必修课外包含三大类:普通教育学类、历史学科类、历史学科教学类,各约占三分之一,设有针对基础理论、科研方法、教学技能的各门课程共16门,课程结构较为合理。每门课程必须制定并落实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纲要、教学方式、参考书目、考评标准等);教学注重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课例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加强对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指导,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各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应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和能反映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方式进行,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4、专业实践: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分段实践在第一学年课程学习的适当时机进行,形式为听课见习、教育调研等;集中实践于第三学期在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半学年,其中教学实习不少八周,开展听课、助教、教学设计、试教、定岗授课等活动。专业实践应当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利用所在的实践基地进行实验、调查等研究活动,完成数据收集。
1、确定双导师:入学二个月内通过互选的方式确定导师和建立导师组;实践导师应视情况尽早确立,以便为分段实践学习创造条件,最迟不晚于第二学期末即进入专业实践之前确定。
2、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确立导师后尽快在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学院发放《专业学位培养手册》,研究生应理解其意图和涵义,了解研究生自身的学习责任与任务,明确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各项记载并准确填写手册的相关内容。
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之一。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学科教学(历史)的课程设置就内容而言,除公共必修课外包含三大类:普通教育学类、历史学科类、历史学科教学类,各约占三分之一,设有针对基础理论、科研方法、教学技能的各门课程共16门,课程结构较为合理。每门课程必须制定并落实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纲要、教学方式、参考书目、考评标准等);教学注重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课例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加强对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指导,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各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应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和能反映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方式进行,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4、专业实践: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分段实践在第一学年课程学习的适当时机进行,形式为听课见习、教育调研等;集中实践于第三学期在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半学年,其中教学实习不少八周,开展听课、助教、教学设计、试教、定岗授课等活动。专业实践应当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利用所在的实践基地进行实验、调查等研究活动,完成数据收集。
展开全部
、专业领域简介
045109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是应用理论学科,是教育科学最新成果和历史学科本身的新发展在教学实际中反映的产物。本专业领域通过深入学习中学历史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掌握中学历史教学规律,旨在培养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学科教学(历史)专业领域的学校之一。本专业领域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长期置身于或高度关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专业师资队伍。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作为课标组核心成员参与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高中;参与了人民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和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担任分册主编;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新课程培训,在中学历史课程建设与发展、中学历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南京一中、中华中学等以及全省各地级市知名中学都建立了实践基地,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已在各层次期刊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历史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操守,遵纪守法。
2、具备良好的学识修养从事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必要专业基础,有较好的历史学科素养、较全面的教育与语言教学理论知识,了解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教授中小学历史课程必备的各种技能、策略和资源,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具备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能力。
5、了解持续性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与路径方法,善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具有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的自觉意识并知晓其方法。
6、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2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四、培养方式
1、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习。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从事基础历史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培养改革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直接与历史学科教学实践相关的课程比例不低于30%;课程教学注重运用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力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将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学习评价方式与标准力求体现对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行动与实践反思能力的评价。
2、专业引领下的实践学习。不同于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学习应具有专业理论的引领。通过专业实践,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不仅获得历史教学技能,也发展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的能力。专业实践采用分段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实践即在课程学习的适当阶段以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学习,如去中学观摩教学、调研等。集中实践是课程结束之后在实践基地所进行的专门学习,包括听课、助教、顶岗授课等。
3、实践导向的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完成实践导向鲜明的学位论文研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选题来源于当前历史教学实践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应对提高中小学历史教学质量和促进研究生自身的教师职业成长和就业竞争力有实际意义。学位论文研究可以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教学设计研究,其研究成果须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写作与呈现,符合规范。论文研究的各个环节重视发挥实践导师的作用,研究数据来源于一线历史课堂并得到实践导师的支持与指导;论文的评阅和答辩有实践专家的参与,以确保学位论文研究符合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点和培养目标。
4、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并实施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校内导师是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由具有良好历史语言及语言教学专业素养、同时熟悉和关注中小学历史教学实践的专业人士担任,负责对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与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全程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参与和支持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审查和研究实施。导师组协助双导师做好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指导和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等工作。
五、培养环节
全日制培养环节:
1、确定双导师:入学二个月内通过互选的方式确定导师和建立导师组;实践导师应视情况尽早确立,以便为分段实践学习创造条件,最迟不晚于第二学期末即进入专业实践之前确定。
2、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确立导师后尽快在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学院发放《专业学位培养手册》,研究生应理解其意图和涵义,了解研究生自身的学习责任与任务,明确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各项记载并准确填写手册的相关内容。
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之一。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学科教学(历史)的课程设置就内容而言,除公共必修课外包含三大类:普通教育学类、历史学科类、历史学科教学类,各约占三分之一,设有针对基础理论、科研方法、教学技能的各门课程共16门,课程结构较为合理。每门课程必须制定并落实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纲要、教学方式、参考书目、考评标准等);教学注重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课例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加强对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指导,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各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应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和能反映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方式进行,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4、专业实践: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分段实践在第一学年课程学习的适当时机进行,形式为听课见习、教育调研等;集中实践于第三学期在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半学年,其中教学实习不少八周,开展听课、助教、教学设计、试教、定岗授课等活动。专业实践应当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利用所在的实践基地进行实验、调查等研究活动,完成数据收集。
制定明确的专业实践计划。实践结束后,学生向导师及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并填入《专业学位培养手册》:(1)自编教案5份,附实习指导教师、导师评价意见;(2)教学观摩听课记录与听课感想20份,附实习指导教师、导师评价意见;(3)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材料1份;(4)教学实习总结报告1份(含调查研究、班级管理实践);(5)实习活动的影像资料一份;(6)实习指导教师综合评定意见(需加盖实习学校公章)。
5、职业资格证书:将课程设置、实践考核与职业人才评价有效衔接,实现学历学位证书与教师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对接的“多证书”制度。
6、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论文写作的选题与研究设计一般于第二学期开始,研究实施和论文写作工作不少于半年。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历史教学实践,内容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但应以学位论文的形式报告呈现。论文完成提交答辩前须经过导师(组)三次审查环节,分别为初期的开题报告、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检查、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非全日制培养环节:
1、确立导师:非全日制研究生于第一次暑期集中学习期间以互选方式确定导师,并由领域负责人协调建立导师组。
2、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确立导师后尽快在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学院发放《专业学位培养手册》,研究生应理解其意图和涵义,了解研究生自身的学习责任与任务,明确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各项记载并准确填写手册的相关内容。
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之一。非全日制研究生生的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暑期进行。由于是暑期高密度的集中学习,应严格管理、保证学时和监控教学质量。每门课程必须制定并落实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纲要、教学方式、参考书目、考评标准等);教学根据集中授课的特点,加强课后的联络包括网上指导,布置足量的、适合学员结合平时教学工作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将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各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应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和能反映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方式进行,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4、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论文写作的选题与研究设计一般于第二学年(第二次集中学习后)着手进行,研究实施和论文写作工作不少一年。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教学实践,内容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但应以学位论文的形式报告呈现。论文完成提交答辩前须经过导师(组)三次审查环节,分别为初期的开题报告审查、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045109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是应用理论学科,是教育科学最新成果和历史学科本身的新发展在教学实际中反映的产物。本专业领域通过深入学习中学历史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掌握中学历史教学规律,旨在培养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学科教学(历史)专业领域的学校之一。本专业领域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长期置身于或高度关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专业师资队伍。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作为课标组核心成员参与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高中;参与了人民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和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担任分册主编;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新课程培训,在中学历史课程建设与发展、中学历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南京一中、中华中学等以及全省各地级市知名中学都建立了实践基地,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已在各层次期刊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历史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操守,遵纪守法。
2、具备良好的学识修养从事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必要专业基础,有较好的历史学科素养、较全面的教育与语言教学理论知识,了解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教授中小学历史课程必备的各种技能、策略和资源,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具备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能力。
5、了解持续性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与路径方法,善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具有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的自觉意识并知晓其方法。
6、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2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四、培养方式
1、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习。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从事基础历史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培养改革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直接与历史学科教学实践相关的课程比例不低于30%;课程教学注重运用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力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将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学习评价方式与标准力求体现对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行动与实践反思能力的评价。
2、专业引领下的实践学习。不同于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学习应具有专业理论的引领。通过专业实践,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不仅获得历史教学技能,也发展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的能力。专业实践采用分段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实践即在课程学习的适当阶段以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学习,如去中学观摩教学、调研等。集中实践是课程结束之后在实践基地所进行的专门学习,包括听课、助教、顶岗授课等。
3、实践导向的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完成实践导向鲜明的学位论文研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选题来源于当前历史教学实践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应对提高中小学历史教学质量和促进研究生自身的教师职业成长和就业竞争力有实际意义。学位论文研究可以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教学设计研究,其研究成果须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写作与呈现,符合规范。论文研究的各个环节重视发挥实践导师的作用,研究数据来源于一线历史课堂并得到实践导师的支持与指导;论文的评阅和答辩有实践专家的参与,以确保学位论文研究符合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点和培养目标。
4、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并实施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校内导师是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由具有良好历史语言及语言教学专业素养、同时熟悉和关注中小学历史教学实践的专业人士担任,负责对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与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全程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参与和支持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审查和研究实施。导师组协助双导师做好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指导和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等工作。
五、培养环节
全日制培养环节:
1、确定双导师:入学二个月内通过互选的方式确定导师和建立导师组;实践导师应视情况尽早确立,以便为分段实践学习创造条件,最迟不晚于第二学期末即进入专业实践之前确定。
2、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确立导师后尽快在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学院发放《专业学位培养手册》,研究生应理解其意图和涵义,了解研究生自身的学习责任与任务,明确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各项记载并准确填写手册的相关内容。
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之一。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学科教学(历史)的课程设置就内容而言,除公共必修课外包含三大类:普通教育学类、历史学科类、历史学科教学类,各约占三分之一,设有针对基础理论、科研方法、教学技能的各门课程共16门,课程结构较为合理。每门课程必须制定并落实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纲要、教学方式、参考书目、考评标准等);教学注重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课例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加强对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指导,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各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应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和能反映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方式进行,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4、专业实践: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分段实践在第一学年课程学习的适当时机进行,形式为听课见习、教育调研等;集中实践于第三学期在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半学年,其中教学实习不少八周,开展听课、助教、教学设计、试教、定岗授课等活动。专业实践应当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利用所在的实践基地进行实验、调查等研究活动,完成数据收集。
制定明确的专业实践计划。实践结束后,学生向导师及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并填入《专业学位培养手册》:(1)自编教案5份,附实习指导教师、导师评价意见;(2)教学观摩听课记录与听课感想20份,附实习指导教师、导师评价意见;(3)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材料1份;(4)教学实习总结报告1份(含调查研究、班级管理实践);(5)实习活动的影像资料一份;(6)实习指导教师综合评定意见(需加盖实习学校公章)。
5、职业资格证书:将课程设置、实践考核与职业人才评价有效衔接,实现学历学位证书与教师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对接的“多证书”制度。
6、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论文写作的选题与研究设计一般于第二学期开始,研究实施和论文写作工作不少于半年。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历史教学实践,内容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但应以学位论文的形式报告呈现。论文完成提交答辩前须经过导师(组)三次审查环节,分别为初期的开题报告、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检查、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非全日制培养环节:
1、确立导师:非全日制研究生于第一次暑期集中学习期间以互选方式确定导师,并由领域负责人协调建立导师组。
2、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确立导师后尽快在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学院发放《专业学位培养手册》,研究生应理解其意图和涵义,了解研究生自身的学习责任与任务,明确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各项记载并准确填写手册的相关内容。
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之一。非全日制研究生生的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暑期进行。由于是暑期高密度的集中学习,应严格管理、保证学时和监控教学质量。每门课程必须制定并落实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纲要、教学方式、参考书目、考评标准等);教学根据集中授课的特点,加强课后的联络包括网上指导,布置足量的、适合学员结合平时教学工作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将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各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应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和能反映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方式进行,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4、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论文写作的选题与研究设计一般于第二学年(第二次集中学习后)着手进行,研究实施和论文写作工作不少一年。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教学实践,内容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但应以学位论文的形式报告呈现。论文完成提交答辩前须经过导师(组)三次审查环节,分别为初期的开题报告审查、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般学术性研究生读3到5年,专业硕士一般两年,这是一般工作了的在读研的就是两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习。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从事基础历史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培养改革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直接与历史学科教学实践相关的课程比例不低于30%;课程教学注重运用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力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将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学习评价方式与标准力求体现对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行动与实践反思能力的评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