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坝泉式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的区域成矿要素和区域成矿模式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区域主要成矿要素
1.构造
七坝泉式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主要成矿要素为断裂构造。该类型萤石矿床矿体为脉状、网脉状、囊状等,均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形态、产状受断裂破碎带控制,赋矿断裂多为压扭性断裂。断裂为热卤水成矿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
2.岩浆岩和岩浆活动
该类型萤石矿床的形成与侵入岩有关。各矿区均有侵入岩体存在,部分岩体F含量较高,是F的主要来源地。
岩浆活动为地下水提供了热量,使之变成热卤水,这种热卤水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岩浆岩和其他岩石中的F,形成含矿热卤水,在有利部位沉淀形成萤石矿。
3.成矿时代
我国该类型萤石矿床形成时代大部分在燕山期,其他时期较少。燕山期形成的侵入岩含F量较高,为形成萤石矿床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区域成矿模式
七坝泉式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或称之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侵入岩、断裂和地热水有关,侵入岩是形成萤石矿床F的主要来源,地热水萃取侵入岩中的F形成热液,断裂充当了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集场所。李长江、蒋徐良(1991)研究了中国东南部该类型萤石矿床后,总结为地热水浅循环成矿模式(图5-11)。
图5-11 地热水浅循环汲取成矿示意图
(据李长江等,1991,有修改)
侵入的花岗岩浆已固结成岩,在遭受风化剥蚀之后,大气降水下渗,经循环加热成为地热水过程中,从岩石中淋滤汲取出F-,Ca2+等成矿组分上升,与在浅部岩石中渗流的相对冷水不断混合,随着温度、压力降低,pH值升高,在这种环流活动的混合区内有利空间,萤石沉淀晶出。这种成矿作用,大气降水经浅部循环作用形成,只有较轻微的Sr,O同位素改变,成矿物质也是浅来源的(主要来自赋矿岩石)。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虽在成矿时已固结成岩,由于侵入岩与其围岩达到热平衡之后的冷却较缓慢,岩体内部可能仍具较高温度,因此可以向下渗的大气降水传递热能,使其不需下渗较深就已成为热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