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一体化管理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0.3.1 关于水务局
我国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将城市与农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等进行分割管理,严重地违背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和整体性。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等问题,导致一些城市和地区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与回用,以及在流域内上游用水不管下游、左右岸不衔接,更不用说实现跨流域调水的有机协调和统筹配置了。由此看来,成立水务局,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以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那么,什么是水务局?成立水务局管什么?城市区域不是流域,为什么要由水务局来管?为什么在城市区域要城乡一体化统一管水?对此,吴季松早在2000年做了回答[11]。后来,他又从理论依据和政策法规两方面阐述了水务管理体制的依据,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12]。
1993年7月,深圳市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水务局,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从而掀开了我国水利史上水务一体化建设的新篇章。2000年5月13日我国最高级别的水务局——上海市水务局隆重成立,成为省级政府实施水务统管先锋,对全城市水务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999年以来连续大旱,全国有亿亩农田绝收,500多座城市用水告急,但是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地方均未发生城乡用水纠纷,也没有出现饮用水供应危机。如闻名全国的“水荒”城市西安在大旱之年不但没有发生“水荒”,也没有像以前限制供水;黄河大旱之年没有断流[13]。据报道 《中国水利报》(2004-01-10)。
现代水务管理体制是有其特定内涵的,它是一种以城镇为中心、城乡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吴季松[12]从水循环过程出发分析了城市水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务局工作的目标。认为,在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要建立3个补偿机制,即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同时,利用补偿建立3个恢复机制,即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求标准,保证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水务局就是这6个机制建设的执行者、运行的操作者和责任的承担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障的责任机构,同时还是水资源相关法规的执行机构。
显然,水务局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不是简单地将其他部门管水的职能向水务局转移或归并,而是水资源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成立水务局)则往往会碰到许多难点,主要包括:部门之间的协调,现有人员是否能担当这一重任,尚没有现行法规供水务局执行等[11]。
10.3.2 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要从原来的多龙管水一下子变为一龙管水是十分困难的,一些出于赶时髦而成立起来的水务局往往名不副实,起不到“一龙管水”的作用。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各部门把自身利益看得太重,而没有从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局去考虑问题。
以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特征的区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符合水资源循环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管理的一般原则,能够为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利条件,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但是仍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急需解决[11]。如,①如何协调与流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克服出现区域割据式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弊端;②如何将资源管理与用水管理两项职能已分离,又纳入一体化管理模式运作中;③如何在《水法》法律精神下,在决策层通过充分协商,找到符合水资源管理系统要求的政策;④水资源管理法规与规范、标准如何适应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并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为改革保驾护航等。由此看来,仅仅挂一个水务局的牌子是不解决问题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务一体化管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城市工厂的排污罚没通常由环保部门管,而污水进入河道后造成的后果则往往由水利部门来承担,实行水务一体化后能否解决这一矛盾?
(2)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也存在水体的转换关系,地下水的开发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地热和矿泉水开采规模的扩大,必然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就目前大部分地区而言,地表水和地下水仍未实行统一管理,而是水利和矿产部门各自为政。实际上,不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很难保障地热的储量以及矿泉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如何达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的目的而又不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相违背?
(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争水的现象是常见的。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加,水开始从农村和郊区调往城市;另一方面,城市工业的发展又污染了下游农村的用水。因为农业用水是有季节性的,而城市生活用水则片刻不能停止,在城市和农村争水时,农民总是处于下风。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统一管理问题是国际上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水管理用词,但它绝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国内,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概念也十分推崇,但我国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理解与国际上的理解是有区别的。前者理解为统一行政的概念,而后者只是从水的角度强调协调的重要性。当然,就目前国际上而言仍然还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正如文献[14]指出,虽然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某些基本原则可以不考虑经济或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阶段,但是对这个原则如何付诸实施没有一个通用的蓝图。由于各国和各地区之间水问题的特性、特点和程度,人力资源、体制能力、公共与私营部门之间的相对力量和特点,文化定位,自然条件和许多其他因素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一般原则方法的实际应用必须反映当地的不同条件,必须采用不同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沈大军.水管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8
[2]林洪孝主编.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52~255.225
[3]雷玉桃,谢建春,王雅鹏.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创新对策[J].水利经济,2003,(6):12~14
[4]佟春生,骆涛,黄强等.流域水资源管理理论框架探讨[J].人民黄河,2004,(1):28~30
[5]陈菁.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初探[J].中国水利,2003,(1):29~31
[6]王文生.对推进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海河水利,2003,(5):1~3
[7]郝火凡,赵普敏.对流域水资源管理与水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甘肃水利科技,2003,(7):3~4
[8]杨志峰,冯彦,王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1~115
[9]姜志群.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治淮,2003,(8):14~15
[10]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90
[11]吴季松.为什么要以水务局管理城市水资源[J].江苏水利,2000,(4)
[12]吴季松.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J].中国水利,2002,(7):35~39
[13]熊首纯,迟道才,刘铁刚.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J].农业与技术,2003,(5):77~80
[14]全球水伙伴中国地区委员会著.梁瑞驹,沈大军,吴娟译.水资源统一管理(全球水伙伴技术委员会技术文件第4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6,15~16,27,30,36,4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