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根据洗澡的不同作用,洗澡的方法不同。常用的洗澡方法有:
清洁浴、兴奋浴、镇静浴、热水浴、冷水浴、冷热水浴等。
(1)清洁浴:就是普通的洗澡。目的是洗去皮面污垢、汗臭及皮屑。
水温以35~38℃为宜。平均3~7天洗1次,夏天要天天洗,冬季每周1次,每次10~30分钟。
(2)兴奋浴:目的是锻炼身体,振奋精神。以清晨洗沐为好。
水温18℃,全身浸湿即可。每次不要超过3分钟。洗完后要迅速拭干皮肤至发红,以利皮肤血液循环。皮肤干燥者洗完拭干后可搽30%甘油水溶液护肤。
(3)镇静浴:有助于消除疲劳,使人感到舒适、轻松,获得休息。
水温37℃。方法是躺在浴缸内,全身松弛10~15分钟,然后出浴,擦干皮肤。
(4)热水浴:适宜于剧烈运动后或肌肉发硬之际。38℃水温,洗10分钟,拭干皮肤后可配合按摩。
(5)冷水浴:有多方面的作用,对皮肤来说,能使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增进血液循环效率,而增强皮肤营养,使皮下组织堆积一定量的脂肪,皮肤外观年轻,富有弹性,不易患皮肤疾病。能锻炼皮肤温觉神经感受器,消除不正常出汗。
(6)冷热水浴:先做冷水淋浴,从上下肢淋起,再及腰、背、胸。
淋浴龙头或喷头应取“花洒式”,而不用水柱式。全身淋过后,打少许香皂,全身按摩,再淋一遍冷水,尔后行热水浴,时间不要过长。
冷热水浴使皮肤血管在收缩舒张运动中增强了弹性,并能强化皮肤的代谢功能。
洗澡对人体有益,但下列情况下最好不要洗澡:
饭后,特别是饱餐后半小时内不宜洗澡。因为,血液总是向最需要它的地方流动和集中。饭后是消化道的工作时间,任务繁重,大量血液涌流到消化道血管。如果这时洗澡,皮肤血管就扩张,这样一来,本该为消化道效力服务的血液将大量回流到皮肤。这势必影响消化和吸收。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中老年人更加不宜饭后马上洗澡。
过于劳累或饥饿时,也不应洗澡。应当稍事休息,吃点东西再洗。
劳累时,肌肉张力差,淋浴时站不稳,易摔倒;盆浴时易滑进浴缸,如缸内水多还会呛水甚至淹溺。
头晕脑胀、心烦意乱、大量饮酒后不宜洗澡。这些情况下,人不够清醒,反应迟钝,对环境漠不关心,摔跌、碰撞、烫伤,甚或淹溺都可能发生。
大病初愈者和精神病患者不宜一个人去洗澡,必须有人陪同。
经期女性不宜洗盆浴,以防感染。
洗澡间的环境,要保证必要的通风。冬季保暖是必要的,但不可把门窗全关紧,弄得浴室雾气腾腾,这对健康很不利。浴室也要有足够的亮度(照明),不能在暗室洗澡。在公共澡堂淋浴要提防龙头来水的不稳定性,以免烫伤。
每次洗澡时间不要太长,10~20分钟足够,最好别超过半小时。
如果洗澡次数多,不应每次都用肥皂,否则,皮肤上的油脂全洗掉,皮肤易干燥发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