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门宴中樊哙急中生智,可以说是救了刘邦一命,如果当初没有樊哙的急中生智,甚至很有可能刘邦早就命丧黄泉了。但是刘邦在弥留之际却下令杀掉樊哙,主要是因为刘邦听说了樊哙要投奔吕后。
晚年的刘邦本想将黄伟传给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但是遭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刘邦在临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吕雉会对戚夫人和刘如意下手。戚夫人是刘邦最喜爱的一个妃子,而刘如意又是刘邦最喜爱的一个皇子,所以刘邦绝不允许别人去伤害他们母子。
根据《史书》记载。刘邦听了别人的话,说樊哙要投奔吕雉。其实是不是别人告诉刘邦的还有待考证,很有可能刘邦自己都知自己死樊哙一定会投靠吕雉的。因为樊哙和吕志本来就同属沛系,再加上樊哙是吕雉的妹夫。所以不管怎么说,樊哙一定会在刘邦死后投靠吕雉。
樊哙如果投靠吕雉,那么戚夫人和刘如意就会更加危险,为了保护他们母子二人,刘邦不得已要杀掉樊哙。但是让刘邦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派去的两个官员却是墙头草,他们知道刘邦一定活不久了,而且他们又不愿意得罪吕雉。但是君命难为,两个官员于是想到将樊哙押入京城,行程中他们故意放慢速度,为的就是等刘邦一命呜呼。
而事实上也正是像两个官员所想象的那样,在他们押解樊哙回京的途中。刘邦就驾崩了,樊哙也因此逃过一劫。
首先,樊哙是险些被杀而不是真的被杀。当时樊哙作为刘邦的同乡好友,又是自从韩信死后军队里最具有战斗力的武将,燕王卢绾扰叛乱就是樊哙一手平定的,但是因为樊哙和皇后吕雉走的很近,就有人怀疑他和吕后勾结想要阴谋造反,所以差点被杀。
其次,因为樊哙这个人性格耿直。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有很多十分耿直的大臣和大将,但是他们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大臣的结局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君王的性格,像刘邦这样生性十分古怪的君王,就会有时候无法接受樊哙的直言不讳,因为他的直言不讳总是会让刘邦很没有面子,让刘邦在大庭广众之下丢脸,所以刘邦无法接受。
再者,樊哙牵扯到一个所有君王都很敏感的话题,那就是立储问题。我们都知道樊哙是从韩信死后,军中第一号大将,所以全国几乎所有的军队都是在樊哙的统治一下,所以这时候的他是很容易引起君王的怀疑的,再加上刘邦本来就是一个很多疑的君王,所以樊哙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被杀害。
不仅如此,樊哙的地位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的。因为樊哙在军中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嫉妒,正所谓名满天下者,必定谤满天下,像樊哙这样集功名于一身的人自然就会受到很多人的诋毁,包括那些跟随着刘邦打天下的人,都会十分的嫉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