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将有价值可移动的文物运走收藏,剩下的不可移动的,部分没有研究价值的墓室遗址有以下四种处理方法,其一,异地保护,或者说是搬迁保护;其二;回填;其三,原址保护;其四,任其破坏。
其一,异地保护。到目前为止,受到经济成本,墓葬的脆弱程度,遗址大小等因素影响,整体搬迁可以说是特别的困难了。有将车马坑提取运到博物馆里展示。当然随着更值得保护墓葬的发掘,科技水平的提高都可能使得整体搬迁更为常见。其二,回填。考古原则上是不能妨碍所在地的土地用途的,该是耕地的还是耕地,该是住宅的还是住宅,大多数的墓葬都采取这种方法。这样既不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同时对遗迹也算是一种保护了。
其三,原址保护。这也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了,但其必须具有高度的保留价值,规模大,观赏性好等优势。可以在原址上修建博物馆,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又兼具展示保护功能,但能做到这样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例如兵马俑,汉景帝杨陵博物馆。
其四,任其破环。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在中国城镇化的浪潮中这是不可避免的,多是配合基建的抢救性发掘。建筑方为了赶工期,催促考古部门尽快发掘,就更别提会保护墓址遗迹了。抢救性发掘进度很赶,甚至草草了事,只有价值很高的遗址可以避免这种情况。随着考古的发展,越来越多古代的墓葬重现人间,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方法出现去保护这些遗址。
大规模墓葬群会持续开采,然后在上面盖博物馆供欣赏(兵马俑就属于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