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至?
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它既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时间在农历的十一月中旬,即阳历12月22日或23日。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即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上,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冬至这天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向北移,北半球的白昼慢慢变长,夜晚渐渐缩短。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人们把冬至看做节气的起点,而且冬至过后,新的一年就快要到来,所以在古代过冬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新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即冬至的礼俗和年节相差无几。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二十四节气 | 冬至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扩展资料:
节日习俗:
南方: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冬至是传统的祭天祀祖节日,是时年八节之一,民间在这天要酬神祭祖。有句俗话叫“冬节大如年,不返没祖先”,外出的人,到冬至节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先。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酬神祭祖祭典完毕之后,通常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许多地方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扩展资料: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扩展资料: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是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位置到达黄经270度时。
冬至过后,至"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所积储的热量已经慢慢消耗殆尽,尽管地表获得太阳的光和热有所增加,但仍入不敷出,此时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冷在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