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质特征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矿区地层及岩石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火山岩,岩性为辉石安山岩、英安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和晶屑岩屑凝灰岩。在矿区的西部还出露少量大哈拉军山组第一、二、四岩性段以及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板组(图5-4)。
矿区中部出露二长斑岩体,斑岩体呈似椭圆状分布于阿希和阿庇因迪间,长轴方向为北北西,面积为5km2(图5-4)。出露于火山构造盆地局部隆起地段,侵入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二长斑岩为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斜长石和正长石组成,其次为少量云母、角闪石。
斜长石呈短板状,半自形晶,粒度2~30mm,斜长石为更长石(An=20-30),聚片双晶和卡氏双晶发育,含量6%。钾长石呈半自形晶,粒度1.8~40mm,长板状,卡式双晶,含量4%。两类长石均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斑晶少量(小于3%)。基质成分为长英质,常常为放射状-纤维束状之球粒结构,其中斜长石含量40%,正长石含量35%,黑云母含量5%。岩体形态不规则,类似两个椭圆体沿短轴方向接合在一起,长轴为北北西向(贾斌等,2001)。岩石后期遭受强烈的硅化和绢云母化蚀变。二长斑岩体中广泛发育有Au和Ag化探异常,单个异常走向为近南北向,与近南北向断裂活动有关(毋瑞身等,1995)。
图5-4 塔吾尔别克-阿庇因迪金矿区地质略图
(二)矿区构造
长石斑岩体呈北北西向展布,与区域同期岩浆活动不同。区域上此期侵入活动明显受控于北西西向构造,说明长石斑岩体形成与北北西向基底断裂再次复活密切相关。金矿赋存于长石斑岩体或其接触带附近的构造破碎带中。
据贾斌等(2001)的研究,塔吾尔别克矿区构造以发育于岩体内的原生裂隙为主,成带、同组平行等距分布,单个裂隙宽0.5~1.5cm,长20~30m,被石英细脉和碳酸盐细脉充填。矿区裂隙带按方向可分为4组。
第一组的产状为50°∠60°,裂隙带宽2~3m,长约1600m,1m宽度范围内发育有17~19条裂隙,裂隙内有含金石英脉和碳酸盐-石英脉充填,第二组产状为330°∠10°,裂隙带宽1.5m左右,长约1200m,1m宽度范围内发育6~8条裂隙,裂隙内充填有石英脉,脉中含金。第三组裂隙走向20°,倾角90°,裂隙带宽1.2m左右,长约900m,1m宽度内有10~12条裂隙,裂隙内有石英脉和碳酸盐石英脉充填,脉中含金。第四组产状为140°∠45°,裂隙带宽2m左右,长约1800m,1m宽度范围内发育有14~16条裂隙,裂隙内有石英脉和碳酸盐石英脉充填,石英脉中含黄铁矿和金。
图5-5 塔吾尔别克-阿庇因迪矿区网格状裂隙分布图
裂隙带间距350~250m,互相穿切,尤其比较明显的第一、四组,互相穿切形成网格状(图5-5)格架。交汇部位岩石碎裂严重,矿化最强,金品位增高,是成矿的最佳部位。后期有南北向、北北西向断层活动。
2019-07-0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