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你看懂了吗?
故事一开始,何安下的下山就是一个大大的嘲讽,本以为打赢了能够留下来吃口饱饭,谁知道赢的人却要下山,原因很简单——谁叫你有本事?然而道长终究是个好人,把你的鱼夺走,却又送你一根鱼竿,临下山时的一段话可谓用心良苦:“嘴要甜,手脚要勤快,功夫还要练。记住,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不知为什么,很多人看了电影以后,纷纷将这句话拧巴成“不择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这种曲解,无疑是当下许多人价值观的写照,而他们心中的潜台词或许就是:“豪杰就应该不择手段,当豪杰才实用,真英雄的称号,还是留给那些个傻子吧!”顺着这个思路反观《道士下山》,人们看了影片以后,是向虚皮往做不改初衷的周西宇还是不择手段的彭乾吾?我想答案无疑是可悲的,很多人或许更愿意认同后者。之所以出现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不仅仅与当下社会“笑贫不笑娼”的价值观谨模暗合,也暴露了影片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道士下山》从头至尾都没有告诉观众一个核心观念——何安下的“初衷”是什么?他下山伊始无非是为了吃口饱饭,但当他一次次遭遇阴谋变故,经历了险恶,犯了错之后,他的“初衷”又是什么?崔道宁是何安下遇见的第一个对他好的人,但是死在了自己的色欲上。为了给师父报仇,何安下将船底凿穿,害死了一对奸夫淫妇。影片中对于这一段落的表现实在太过冗长,太多不必要的香艳段落,使得整部片子头重脚轻,占用了更需要铺陈的情节的时间。不就是一个潘金莲的故事么?几个镜头都能说清楚的事情,用得着这么来来回回讲么?尤其是吴建豪与林志玲的对手戏,本可以一笔带过,却花了大篇幅来演,差晌差如果说为了交代林志玲红杏出墙的情感原因,对人性有更深层次的揭露,还值得一拍,但剧情显然毫无新意。一个纨绔子弟+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这种狗血戏,观众完全能够自行脑补,用不着费心思。还是陈导认为低俗的观众就好这一口,不给看不痛快?这段戏的价值,是要表现出何安下对女色的第一次动心,对人生的第一次迷茫,对仇恨的第一次爆发,如果能通过剧情将他的这种心理变化揭示出来,才是导演真正该做的。
面对死弊档档亡,周西宇也放不下了。他虽然没说出凶手,但仍然没放下仇恨。他还放不下一个人,查老板。何安下带他来找如松和尚,如松成功让周西宇含笑离去。但是,何安下却没有释然。当初,他念着“不离不弃,不嗔不恨”拜周西宇为师,但此时他却一心只想报仇。他找到了与周西宇“日月双修”猿击术的查老板,喝到了另一碗截然不同的鸡汤。抛开周西宇与查老板的一段男男感情不追究,查老板誓为周西宇报仇,他告诉何安下“坏人作恶,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于是,何安下立马扔掉周西宇那碗不染尘埃的高汤,喝下这碗冤冤相报的烈酒。最终,何安下与查老板报仇成功,回到山上继续修炼,重续基情。
那么问题来了,经历了一番红尘历练,何安下究竟学到了什么?他是否能够回答当初老道士提出的那个命题?他究竟是不择手段的豪杰,还是不改初衷的英雄?如果说“不离不弃、不嗔不恨”是何安下的“初衷”,那么他最终将其丢掉。如果说“租乱惩恶就是行善,不再做沉默的好人”是何安下的“初衷”,那么他为什么隐藏于深山,而不蠢纳和查老板在世间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影片看到最后,戛然而止,观众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只在故事中喝了一碗又一碗鸡汤,然后又被一次次打碎,最后在“断臂山”中节操尽碎。
何安下迎来人生第一次蜕变。他来做绝贺到寺庙拜佛,祈求佛祖饶恕他杀人的罪恶。这时,他碰到第二个导师,如松和尚。如松没有告诉他杀人报仇是善是恶,只是让他自己去找回自己的心,自己去盛自己的粥。佛前的花开了,何安下似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这一段,可以说应是影片至关重要的段落。如果说何安下刚下山时是一个空碗,那么此时他心里应该装着一碗粥了。如果说一开始何安下的“初衷”只是吃饱饭的话,那么现在他的“初衷”又是什么?影片对此毫无解释。或许是想留到下面继续说?那好,何安下回到药铺继续守着师父的基业。宏猛这时,他遇见了赵心川。赵心川的隔空打物一下子吸引了他,他用一坛子好药酒换了一个招数。也是因为对赵心川的好奇,何安下看见纯派了江湖更加厚黑险恶的一幕。在与师父彭乾吾的比武中,赵心川被师父亲手暗算,穿心致死,也应了他的名字“心穿”。彭乾吾的儿子彭七子来药铺找何安下配药,并打听赵心川的事情,两人莫名其妙的中毒了。彭家父子的所作所为,唤醒了何安下心中的邪念,他说出了自己隐藏已久的邪欲。两人在去道馆偷钱时遇见了周西宇。影片终于走到了点睛之处。周西宇用自己的博大胸怀和高超武术引导了何安下,给他灌注了一个思想——不离不弃,不嗔不恨。怎奈,何安下刚喝下这碗不染世俗的高大上的鸡汤,一个残酷的现实又击碎了他的信念。周西宇被彭七子用枪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