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改变命运吗?
读书改变命运,曾经是一代人很实在的命题,上大学和没上大学,在90年代,绝对是一个分水岭。上了大学的人,以后的路大抵平顺,进入体制,或者走出体制,一般都有个不错的前程。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有一句话从小听到大是这样说的,读书改变命运。
这样的读书观,实际上是在中国一千多年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科举时代有一句话:“十年寒窗无人问,金榜题名天下知。”“天下知”就是因为“金榜题名”可以立时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一个由贫穷、受欺压的“治于人”者变为享受各种特权的“治人”者。 尽管科举制度已随着封建政权的消亡而消亡,但“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并未消失,而且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近十多年来,随着高考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这种“读书改变命运”的机制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论是社会舆论引导还是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等,都没有很好地跟进这种改变。
高考制度恢复后的近二十年,只要凭优秀的考试成绩进入高等学校,国家便承担学习和生活的全部费用,毕业包分配,从此获得一只“铁饭碗”。高考制度激发了无数学生通过刻苦学习改变命运的愿望,同时激发了无数家长通过孩子读书改变家庭命运的愿望。
我觉得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改变人本身,即通过读书,让自然的人变成有良好修养的社会人,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文明社会的一个文明符号,成为现代国家的一个合格公民、优质公民。这样的人,读书永远都是他们的现在时,而不会成为过去时。
一个国家更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拥有素质的人,在读书中,老师会教我们很多报答社会的东西,可是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当大家都提高本身的素质,那么我觉得这才是读书最重要的事情。
教育是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的教育思想,其实都可以有个共性都是希望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精英,成为人才,而不是成年了。那么只要我们想把孩子变成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