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什么意思?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之中的一段话。其整句话的意思是:想要肆意的利用外物,却想不被外物所干预,也许这样可以得到报酬,但怎么又会不受累呢?
第一个“物”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物”;第二个“物”为名词,即为通常的“物”的意思。“物物”的意思就是以物为物,这就是说物就是物,没有人为的东西施加于其上,物就是纯然本然的“物”。
第三个“物”是动词,意为“物役”;第四个“物”为名词,同第二个“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物于物”的意思就是被物所物役,这就是说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隶。对物的追求便会导致被物所役使。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故事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取它。庄子问他们这是什么缘故,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
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
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
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2024-10-2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