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步兵明显弱于骑兵,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出奇制胜呢?
在古代战场上,想要守住一个阵地,步兵往往占据主要地位,早在商朝时期,步兵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上,不过当时的数量较少,还不足于支撑整个战局。
在中原步兵兴起的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出现了新的兵种,这一兵种正是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骑兵。和步兵相比,骑兵的战斗力强了好几倍,不过,历史上步兵战胜骑兵的案例也是存在的,那么,步兵想要在战场上打赢骑兵,到底有多艰难呢?
图片:战场的步兵剧照
在古人的观念中,骑兵向来是神圣的,凡是骑兵所到之处,步兵只有被碾压的份。所以,每当有步兵战胜骑兵的战役,便会被人们当作典型案例载入史册。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以步兵作为主要力量的军队想要打赢骑兵,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宋朝正是因为缺乏骑兵,所以才被外族欺压。
战场上,骑兵在攻击方面占有绝对的主动权,虽说步兵所使用的阵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耗骑兵的体能,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起到协助作用,想要真正取得胜利,还得有过硬的实力。再者,就算步兵在短时间内打退了骑兵,也只能赶走,骑兵撤退的速度太快,步兵根本无法追击,南宋在这方面可是吃尽了苦头。
图片:骑兵赶路剧照
中原的气候虽然可以种出很多高产的作物,却偏偏不适合马匹生长,所以,南宋的战马全靠从国外进口。再者,中原拥有丰富的物产,却没有强劲的兵力把守,难免遭到其他国家惦记。为此,宋朝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向来很不友好,经常发生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宋朝从别国买来战马,往往还没有适应中原气候就已经上战场了,数量极为稀缺。战马的稀缺,又造成了宋朝骑兵资源的短缺,导致宋朝的主要兵力全是步兵。
和北宋相比,南宋步兵的实力还是比较雄厚的,可惜,南宋是个倒霉蛋,从开始到结束都受到外族的威胁。在前期,南宋被金国压着打,好不容易等到金国灭亡,却迎来了更强大的蒙古。
幸好,常年的征战使南宋军队磨练出了较强的战斗力,这才没有直接被蒙古灭掉,然而,南宋皇帝始终高估了步兵的实力,做出错误的决策,结果导致精锐之师几乎全军覆没。
图片:南宋步兵剧照
就在金国灭亡以后,南宋皇帝觉得收复开封和洛阳的时机到了,再加上淮西军队也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所以正式启动计划,准备发起战争。
然而,被南宋君臣视为王牌军的淮西军队,从一出发就遇到了各种状况,皇帝一边想要淮西军队打胜仗,另一边却连粮草都没有提供,士兵们在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到前线厮杀,实力自然大打折扣。
不过,哪怕是在这种令人绝望的情况下,宋朝还是打出了不错的成绩,比如洛阳之战,在这场战争中,蒙古军队把南宋军队分成了三段,准备一一收割。
越是在这种生死关头,越是考验一个军队的真正实力,这一次,南宋军队展现出了超高的凝聚力,与蒙古大军死战到底。可惜,士兵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淮西军队最终在蒙古铁骑的围攻下差点全军覆没,整个军队只留下三百多人活着走出战场,结局惨不忍睹。
图片:蒙古士兵剧照
事实上,步兵想要战胜骑兵,就算是高水准的步兵,同样没有多少胜算,既然如此,步兵又怎么在战场上制胜呢?办法自然是有的,毕竟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宋朝军队曾经就依靠计谋战胜了骑兵。
战争前期,因为指挥官的错误指令,导致军队过半的精锐都被敌人所杀,战局对大宋来说非常不利,就在火烧眉毛的关头,作为军事白痴的宋太宗竟然亲自画了一张“阵图”,并且让人送到前线,给军队使用。
当时的监军李继隆一看到那张所谓的阵图,差点没气到吐血,这张“阵图”在李继隆看来,完全是废纸一张,偏偏被皇帝视为精华,命令他一定要用上。
这下子李继隆可为难了,如果用了皇帝的“阵图”,大军极有可能一个不剩,可是如果不用,自己又得人头不保。思考许久,李继隆干脆抛开个人生死,把皇帝的“计谋”丢到一边,自己重新想了一个办法。
李继隆想到的办法非常简单,也就是诈降,先是在内部做好准备,然后假意向辽军投降。辽军不知道内情,以为李继隆真要投降,兴高采烈地来到李继隆所准备好的埋伏圈内。结果,辽国骑兵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宋军的埋伏圈,被宋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考验一个首领的军事才能,中间但凡出现一点点错误,整个军队都有可能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