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队为什么大规模使用棉甲呢?

 我来答
嗨我来了17
2020-10-30 · 嗨我来了17 你们还在不在
嗨我来了17
采纳数:67 获赞数:1688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先说棉甲的传承:从元朝开始,军队已经开始大面积使用棉甲。

棉花是从宋朝时才开始引进到我国的,因为技术原因,其价格一度比蚕丝还要贵。(在这之前,是不可能有朝代装备棉甲的。所以,别问宋元之前为什么没有棉甲了。。)后来,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才促进了棉花纺织业发展。等到元朝时,棉花纺织业已经很发达了,军队才开始大面积使用棉甲。

元军两次东征日本,就装备了大量的棉甲。日本名画《蒙古袭来绘词》(又名《竹崎季长绘词》、《元寇袭来绘词》)中,对元军装备棉甲有详细描述。这里的棉甲上面有整齐的泡钉,肯定是加铁片的,不是纯棉甲。

后来的明朝,也学习了元军的装备技术,装备了棉甲。也是因为天气寒冷,明朝北方边军大都采用棉甲。甚至,和明朝有附庸关系的朝鲜,也装备了很多棉甲。

(《朝鲜战役(露梁海战)海战图》中,穿棉甲的朝鲜士兵)

努尔哈赤从明朝哪里领来起兵的十三副盔甲,就是棉甲。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据说是)努尔哈赤穿过“红闪缎面铁叶棉甲”也是“源自”于明军的棉甲。

一直到清朝中期,清军都是这种加铁片的棉甲的忠实粉丝。就连乾隆使用过的明黄色棉甲,里面也是这种加铁片的。其下摆裙密密麻麻的缀满一指宽的钢片。

再细说棉甲的制作和优点。

棉甲制作时,可不是简单的塞棉花就行了。需要先制作棉片:将数斤棉花放进磨具,浸水后压挤,再用线网缝制成薄片。晒干后,不膨胀,才算合格品。制作棉甲时,要用数张合格的棉片裁减叠加在一起,制作出棉甲的各个部位,最后再拼成一副完成棉甲。

而且,大部分棉甲都是加铁片或者锁子铁网的。用泡钉加在棉片中间的,叫“暗甲”,从外面只能看见泡钉。加在棉片外面的,叫“明甲”。明清时期,棉甲的“铁甲”多加在棉片里面,外面只能看见一排排的泡钉。一般只有肩膀等部位会加明甲。(不加铁甲/钢片的棉甲不实用,参加实战的也不多,装备数量也不多。)

(肩膀上是金属护甲,上衣有泡钉,里面肯定有甲片。)

这种加“铁甲”的棉甲是明清时的主流装备,每套重35-40斤。相对于宋代一副重达80斤的纯金属札甲,明朝45斤起步的锁子甲,这个重量已经很轻了。而且,虽然重量轻了。但是防护力还是可以的,弓箭和初期的火枪弹丸大都能被棉甲拦阻。同时,棉甲还兼具价格便宜,保暖等优点。所以,之后的清朝才会大规模使用棉甲。

等到清朝中期,随着燧发枪的进步,棉甲的作用越来越小。于是,清军就开始改用纯棉甲,不加铁片了。此时,纯棉甲也就是看着好看,真没啥实际的防护效果。在这之后,棉甲只有仪仗队才穿,作战部队已经穿普通军装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