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阅读下列材料: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至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至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劝说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太后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起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3分)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2分)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法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1分)袁世凯的告密又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3分) (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本书在研究戊戌变法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4分)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c2b1f55bea1
2019-12-06 · TA获得超过376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61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176万
展开全部
【答案】(1)因素: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尹藤博文,引起守旧势力的恐慌;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3分)戊戌政变的发生是维新与守旧、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等多种综合作用的结果。(2分)
(2)不成立。(1分)从材料中见,袁世凯告密是在戊戌政变发生后。(1分)
关系:袁世凯的告密对政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剧了政变的激烈强度。(2分)
(3)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历史真实。(2分)应重视史实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2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因素:这一题要求依据材料一回答,所以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的“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再结合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即可回答此题。看待:这需要结合所学来分析,应该从戊戌政变发生的必然性角度分析。
(2)是否成立:需要结合材料一去判断。从材料一的“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可知不成立,两者先后顺序是关键。关系:从材料所述“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可知袁告密“加剧了政变的激烈强度”。
(3)缺陷:这属于史学理论方面的考题。由于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当事者,他们的叙述比较容易加入自己主观的感情进去,所以不能单方面把它作为证据,而不考虑别的方面的材料,如果有清政府方面的材料,两者一致的话,最能说明和证明历史的真实。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孤证不立,最大限度的搜集不同类型的材料来相互印证,才能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的真实。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史学理论•史料的真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