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子做事情喜欢讨价还价,父母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吃饭时要讨价还价:
孩子睡觉时要讨价还价:
甚至在有些家庭,孩子讨价还价的现象还不限于此。
刷牙、洗手、写作业……总之没有事情是孩子不能跟家长讲条件的!
你不同意?撒泼打滚立马安排上!每让做一件事,就得讨价还价半天,偶尔一次还行,但天天都这样,哪个家长受得了?
也正因此,不少宝爸宝妈跟我求助:
天天跟孩子讨价还价,感觉自己带孩子特别累,这种遇事就讲条件的熊孩子,到底怎么治?
方法确实有,但我想要先跟家长聊聊这件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为什么孩子会跟你讨价还价?
首先宝爸宝妈们先放心,孩子爱跟家长讨价还价,并非是件坏事。
它至少证明孩子掌握了以下3种能力:
◆ 情绪控制能力
2岁左右的宝宝,就会萌发出自我意识,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立场,为自己争取权益。
但此时宝宝共情能力还跟不上,可以说他们是有些“自私”的。
当事物的发展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无法控制情绪,委屈、愤怒一拥而上,一个字“哭”!
能使自己不被情绪裹挟,掐着腰跟你讨价还价的孩子,不得不说,情绪控制能力发展得非常棒!
◆ 语言表达能力讨价还价最需要什么?准确理解对方意思,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诉求的能力!
没体验过孩子哼哼唧唧就是不说,千方百计用行动反抗的家长,真不知道拥有这样的孩子,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 模仿能力
电视剧《虎妈猫爸》里有这么一个场景:赵薇想要让女儿跑步锻炼,结果女儿刚跑几步就不愿意继续了。
为了让女儿坚持下来,赵薇是这么激励孩子的:“如果你跑完这一圈,妈妈就给你买个冰淇淋。”
是不是像极了孩子跟你讨价还价的样子?
孩子是很聪明的,如果大人靠给好处、讲条件管教他们,那么他们也会很快学会“反套路”。
2我们为什么不喜欢孩子讨价还价?看到这里,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喜上眉梢:原来我家孩子这是能力超群呀!
可高兴过后,还是忍不住焦虑:好是好,但遇事就讨价还价,不好管啊!
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管孩子?
孩子虽小,却也有自己的思维和意志呀!
就因为我们是大人,他们是孩子,就必须要全盘接受吗?
综艺《少年说》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个男孩借助节目,向妈妈表达:我不喜欢苹果和鸡蛋,我再也不想吃了!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妈妈的回复是什么呢?
你看你长得这么帅,就是妈妈要你吃苹果和鸡蛋呀!
我只看到了妈妈打着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
我们总是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粗暴地解决问题,拒绝沟通。
但,家,不该是父母的一言堂。
3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讨价还价?
应对的办法很简单:让孩子坐到谈判桌上。
孩子讨价还价,恰恰是亲子沟通的最好契机,亲子双方趁机把所有诉求摊开了好好讲一讲。
◆ 明确底线
家,不是父母的一言堂,但也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一些最基本的规矩,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比如:尊重长辈;不能玩危险的东西;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等。
这些底线不必多,两三条即可,但一定要严格执行。
如果孩子违反了,先让他背家里的规矩是什么,然后让他回答自己犯了哪一条,要接受什么惩罚。
这样做,不仅是在跟孩子强调“底线不容触碰”,也会让孩子慢慢理解规矩背后的含义。
◆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
适当地“放权”,是让孩子遵守规则的最好办法。
积分兑换奖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给孩子设定一个考核周期,一周或两周均可,小孩子专注时间有限,太长反倒不好。
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后,可以获得积分,一周内完成的事情越多,获得的积分越多。
可以给积分设立等级,如0~5分是第三等级,5~10分是第二等级,10~15分是第一等级。
不同等级的积分,对应不同的奖励。
奖励的奖品可以让孩子参与选择,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变化。
至于获得积分的行为,更是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怎么样可以得到积分呢?
相信我,你最焦虑的、屡教不改的问题,会在此时迎刃而解。
◆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制定好的规则,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坚决执行。
如果违反了和父母商讨后制定的规则,那么就要承担后果,接受惩罚。
比如答应好好吃饭,却并没有这么做,就要承受适当的饥饿。
如果违反了家里的“底线”,除了接受惩罚外,还要扣掉部分积分。
孩子喜欢讨价还价,本身并不是件坏事。
只不过是我们习惯了中国家庭教育的“一言堂”,觉得孩子没资格谈条件,和孩子讨价还价,有心理障碍。
但一个家庭,需要权威,也需要民主。
被允许讨价还价的孩子,才敢于向父母倾诉心声。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