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弄死吕布呢?
从曹操来看,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想留住吕布,并为自己使用的。
第一、吕布是一员虎将。虎牢关伐董卓时,关东联军那么多名将都死在了他的手里,即使是后来刘关张哥仨一起上,温侯也是精神抖擞、不慌不忙以一敌三。可见吕布的功夫还是可以的。
第二,从当时的环境上看,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北有袁绍,南有袁术、刘表、孙策,西有马腾、韩遂等辈。曹操被夹在中间,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万一群雄联手一起讨伐他,以他当时的实力还真招架不住。因此,为了使自己发展壮大,就要有人。只要有人,队伍就可壮大,地盘就会越来越大,势力就会一天天的增长。像吕布这样的人才,正是曹操所需要的,需要他为自己东奔西走,南征北战。
第三,为了将来对付袁绍。
从当时的整个实力看,袁绍无外乎是最强大的,地跨四州,带甲百万,文臣如雨,猛将如云,且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受惠于袁士多年,必效死命。因此,袁绍可谓雄霸一方。
吕布自长安突围之后,转战各处,寄人篱下,曾经投奔过袁绍,并与其一起共破张燕。因此对袁军的虚实多少是知道一些的。再有袁绍手下张合、高览皆世之名将,颜良、文丑更是勇冠三军。相反,曹操手下虽不乏夏侯墩、夏侯渊、曹洪、曹仁、李典、乐进等名将,但是因地缘环境所限,各自面对的都是其他群雄,不便统一集中。因此,曹操需要一个武功高强可独当一面的人。因此,收降吕布,可在与袁绍决战时使用。
第四,暗防刘备
刘备因失徐州而投曹操,曹公明知刘备乃天下枭雄,为不失天下人心而收之。但是,他知道刘备终不肯久居于人下,早晚必为心腹大患。因此,为了不长他人之势,自己此时何不收了他呢。
第五、怕人暗算,做贴身护卫
吕布自跟董卓之后,凡董卓上朝吕布必持戟带甲士跟随,以防不测。当伍莩行刺董卓未遂之后。也是吕布先制服的他。
曹操自宛城之战失去典韦后,痛心不已。自挟天子把持朝政以来,外人皆视曹操与董卓无二。因此,曹操需要一个武功好,又有威名的人能够保护自己。身边的夏侯墩、夏侯渊、曹洪、曹仁、李典、乐进等都有各自的任务,正当他为自己犯愁时,吕布的被俘,给他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机会。
正因为上述五点,所以当吕布说:“明公所虑者,布也。今布已服,~~~~公为主将,布副之,何愁天下不平”时,曹操忧郁了一下,转身问身边的刘备,想听听他的意见。
但是刘皇叔的一剂“借刀杀人”玩的真是精彩,干净利索。一句话就让曾经不可一世的温候命丧黄泉。那么刘备为什么要借曹操的刀杀吕布?
第一、曹操不是董卓
曹操要比董卓聪明得多。虽然他自己也是好色之徒,但是有了董卓之死、宛城之败后,曹操绝不会再在同一块石头上跌倒。
第二、解除后顾之忧
刘备的目标是兴复汉室。但是凭他现在手中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这点实力要想重振汉室,那是任重而道远。因此,他不断地投靠比较有实力的地方势力,一则为保自身,二则是趁机借势打击政敌,前期跟随公孙瓒讨伐董卓,后来在曹操眼皮底下参加董承的“衣带诏”事件。
如果此时的曹操真的收降了吕布,那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讲无异于如虎添翼,以后在想除掉他就更难了。
这是其一,其二对于刘备而言,当时曹操的实力已经够强大的了,手里有汉献帝,取得了政治上的资本,帐下更有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名将,可谓兵精将勇。如果在加上一个吕布,那就更难对付了。
第三,官报私仇
当初吕布无家可归来投刘备时,是刘备让出小沛让他居住。因张飞打了他岳丈,他听从陈宫之言,夜袭徐州。使得刘备失了城池家小,没有了后方根据地。即使后来吕布让刘备再回小沛驻守,但他的一句“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道出了他的心理想法。吕布咱先把这笔帐记下,来日方长,总有一天,我要找你算帐。所以后来,当曹操兴兵讨伐吕布时,刘备“奉明公命,敢不夙夜用心。”毫不犹豫地加入曹操队伍中来,严兵整甲,待命以为前驱。
可怜的吕布到了此时,仍抱有幻想,天真地认为刘备一定会替他求情的,因为他曾经辕门射戟救过刘备。但是他错了,他现在的情况和刘备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吕布现在是并败被俘,原因是他只听妻妾言,不听战将计,致使人心背离。
刘备当时虽然是兵微将寡,但是上下一心,面对纪灵十万大军能同仇敌忾,即使战败,关张也会死保他撤退的,或回平原,或投曹操。凭刘备的名气,与他人没什么间隙,口碑不错,即使是曹操也不会因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所以他走哪都会受到好的招待。而吕布向来被人认为是反复无常,降则伤人,今日好不容易逮着,不弄死才怪呢。
一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让吕布身首异处,曹、刘二人合伙除掉了吕布。一代名将就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