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 我来答
关关说教育
高粉答主

2020-12-24 ·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关关说教育
采纳数:1878 获赞数:9233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起因

很久之前,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的对面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他们一家人要出去,就只能围着大山绕道而行。

2、经过

有一天,愚公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说道:明天开始,我们上山搬石头,把山移平,这样我们出去再也不用这么累了。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凭你的力气,连小山都不能削平,何况是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里放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去。

于是。第二天愚公带领全家人上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智叟看到后,讥笑的对愚公说:你都这把年纪了,还去移什么山啊,就算到你死的那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的。愚公听了笑着说: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加,还怕挖不平吗?智叟听了,没话反驳,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

3、结果

后来,山神和海神也知道了愚公移山的事情,害怕们这样不停地挖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向玉帝报告。玉帝看到愚公的行为后很是感动,便派山神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

教育小百科达人
2020-12-24 · TA获得超过1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78万
展开全部

起因:王屋山太行山挡住了愚公一家出行的路。

经过:愚公与家人商讨决定把挡路的王屋山太行山移走。

结果:愚公的坚持打动了神仙,派了两个神仙把王屋山太行山给背走了。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扩展资料:

为了突出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强调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哲理思想的正确,就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对比;为了表现移山时不畏艰险的气概,激励人们去掌握这一哲理思想,就以“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的家庭,“始龀”的助手。

与“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对比;为了说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显示这一哲理思想所产生的威力,就以智叟的一开始的“笑而止之”与被驳后的“亡以应”对比,等等,在对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艺术形象的塑造。

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思想主张的矛盾冲突,借人物语言作了透彻的表达。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粥美食
高能答主

2020-12-25 · 专注为您带来别样视角的美食解说
一粥美食
采纳数:7300 获赞数:46271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起因:王屋山太行山挡住了愚公一家出行的路。

经过:愚公与家人商讨决定把挡路的王屋山太行山移走。

结果:愚公的坚持打动了神仙,派了两个神仙把王屋山太行山给背走了。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霓脦那些
高能答主

2020-12-26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万
展开全部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有七百里,高达万丈,本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部。

山北有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家住在山的正对面。他感到山北交通阻塞,来回得绕道儿,很不方便,就将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商量说:“我和你们一起用全力把这两座大山搬掉,开辟一条通往豫州南部、直达汉水的大道,能行吗?”全家人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只有他的妻子表示怀疑,对他说:“凭您这点力气,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也平不了,又怎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平掉呢?再说,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里放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一部分扔到渤海的边上,一部分扔到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3个人,凿石头,挖土块,用畚箕和箩筐把泥土石块运到渤海边上去。他的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一个遗腹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来帮忙。他们从冬天到夏天,才能往返运一次。

河曲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他见愚公率子孙挖山不止,便来取笑并劝阻愚公说:“你真是太愚蠢了,像你这样大把年纪,这么点力气,恐怕连山上的一根茅草也拔不动,还能把这些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啊!可山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少一点,何愁挖不平呢!”河曲智叟被说得没话可说了。

山神听到愚公的这番话,害怕愚公再不停地挖下去,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报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就派大力士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南岸,便没有高山阻隔了。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的故事,阐明了一个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依靠群众,大家齐心合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愚公移山精神,贵在持之以恒。它同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成针一样,都是传统的中国精神。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数千年来,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努力地改造着中国。

参考资料:新华网-愚公移山(中国传统故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熊玩科技gj
高能答主

2020-12-22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71万
展开全部

起因:王屋山太行山挡住了愚公一家出行的路。

经过:愚公与家人商讨决定把挡路的王屋山太行山移走。

结果:愚公的坚持打动了神仙,派了两个神仙把王屋山太行山给背走了。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