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只是因为项羽妇人之仁吗?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流传下来了许多著名的典故,像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空城计等。
还有当年的楚汉之争,也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其中,楚汉之争里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叫做“鸿门宴”,如今我们都还常常使用这三个字。
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在咸阳一个叫“鸿门”的郊外,举办了一场宴会,后来大家都称此事为“鸿门宴”。接下来,就一起看一下具体的事件。
公元207年,十八路诸侯经过商议决定,让先进入关中的人当共主。
公元206年,刘邦攻占咸阳,想要计划称王。但有人将此事告诉了项羽,因此项羽带兵前来阻挠。后来,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选择先退出咸阳城。这时,项羽的谋士范增也给他提建议说,可以选择在鸿门宴请刘备,然后悄悄地刘邦解决掉。在宴会之前,范增就安排好项庄,在宴会上刺杀刘邦。
刘邦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最后以自己喝醉了为借口,急忙逃回了军营,让谋士张良留下了解决遗留的问题。当时项庄本来已经动手了,可是却被项伯拦了下来。明明是绝好的机会,项羽为何选择放过刘邦呢?
对此,有很多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是因为他的政治谋略还不够成熟。特别是范增,他觉得项羽太幼稚了。
今天,我们就从后世的视角重新回顾一下当年的事情。
在《史记》中有一句:夺天下者,必沛公。确实后来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所以大家在看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项羽是个莽夫,而且还有妇人之仁。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鸿门宴后,项羽采用了一个看似“老旧”的分封方式,分出了诸侯国十八个。这不是在开倒车,而是项羽知道,那时的自己实力还不够强大,分给他们权利自己管自己,是当时的唯一办法。
巨鹿之战,项羽5万楚军击退40万秦军,各路割据势力才被项羽折服,于是拥护他为30万联军中的头领。
鸿门宴时,项羽看似拥有最多的兵力,可实际兵力仅七万多。这些显然不足以对抗各路诸侯国。
这时,刘邦收了秦军的兵力了,增兵至10万,想要在关中称王为王。因此导致各路联军的愤怒,于是项羽顺势与诸侯结盟诱逼刘邦,刘邦只好接受。
说实在的,这时候项羽想要杀了刘邦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杀了刘邦后,其他诸侯就会担心项羽的下一个目标是自己。而且当时巨鹿战后,军队物资已经十分短缺,项羽此时也不敢与诸侯决战。
在帝制时期,皇权至高无上, 诶呦制衡的势力,误杀、乱杀功臣,政治地位的危险很小。但项羽处在诸侯并起的时候,多个势力相互制衡,如果太过霸道,滥杀诸侯,其他诸侯都会为保全自己,集体背叛。
当然,项羽还是有自己的防备。他把刘邦分封在秦时用来流放犯人的巴蜀,因此其他诸侯也没话说,同时也牵制了刘邦。再把关中分成三秦之地,分封给秦时的三大将军,让他们几人互相牵制,又解决了自己的一大心病。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鸿门宴后,项羽最大的敌人不是刘邦,是由义帝所领导的重新恢复后的六国旧王族。因此,对项羽而言,刘邦是新兴诸侯之一,也算是自己的盟友,可与三秦相牵制。
而且鸿门宴后,项羽主动揭发刘邦的密探,这就是很明显的向刘邦表达友好关系。这样一拳揉三揉,项羽玩得倒是很顺手。
因此,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刘邦对项羽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总归来说还是项羽当时的实力弱了点,要牵制的力量也太多,不然他想要处置谁,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