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大喊三声谁敢与我决一死战,为何张辽许褚等九人全都不敢应战呢?
张飞在长坂桥上三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为什么张飞独立桥上,曹操身边的将领都不敢上前应战呢,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张飞的威名以及他们自身的状态并不好。
这些将领的状态问题
其实说到这个,大家也很好理解,就好比现在的体育比赛,哪怕大家都是世界排名第几的顶尖高手,但在比赛中的彼此胜负都要看比赛时的状态的。比如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选手,绝对不敢说自己一定能赢世界排名第十的网球选手,最多也就是胜率高一些而已,真正的比赛中还是要看双方的临场状态的。
而曹操这边的临场状态当时应该都处于最低谷。
长坂坡之战前,刘备携民渡江,行军缓慢。而曹操率领大军在后边全力追赶。也就是说在长坂之战前,曹操的大军已经长途追击已久,毫无疑问所有将领都属于一种疲累的状态。追上刘备的军队之后,又是一夜的混战,等到了第二天,可以算是体力消耗殆尽了,状态处于最低谷之中。
其实不光是长坂桥,此前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曹操这边同样也没有真正成名的大将前往进行拦截。这就是本身状态不好的因素。
而且长坂桥之前,赵云七进七出的将曹操的军阵搅乱。而最终赵云破围而出,这毫无疑问对于曹操军的军心士气都有一定的打击。可以说这个时候,曹操手下的大将此时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状态都最差的时候,而这种状态自然会影响其战斗力。
张飞的威名
当然曹操手下的大将之所以不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张飞的威名。要是桥上随便站个张三李四,哪怕自身的实力处在状态的低谷状态也不见得完全不敢上。
然而张飞却是成名已早,并且是以可以跟吕布硬钢而闻名。而且当年关羽在曹操手下斩颜良之后,曾经提到过他三弟燕人张翼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吓得曹操当时就叫人记在衣袖上。关羽那是什么人啊,那是眼睛都长在头顶上,从来都不知道谦虚两个字怎么写的人,因为关羽在曹操手下混过,关羽有多厉害,这些人应该都知道,而关羽自称不如的人有多厉害也可以想象。
再加上长坂桥的地形,这个桥上的地形使得双方施展空间都有限,在这个桥上对决,那真的算是狭路相逢。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张飞一向就是以猛与勇敢于硬钢著称。
从上边两点可以看出,此时的曹操手下将领都已经因为长途追击与夜战,已经处于状态的低谷,这个时候在长坂桥这样的地形中要是与张飞决战,恐怕万一输了,连回马逃回来的空间机会都不会有。毕竟对于古代的将领来说,不像现在的体育比赛,输了就很可能会死,死了就再也没有扳回来的机会。那么他们自然不会随便挑战威名远播的张飞。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的一声大吼,喝退了十万曹兵,为刘备撤退争取了时间。张飞的这一声吼,豪气万丈,威武霸气侧漏,可谓是张飞的人生巅峰。
张飞当阳桥断后张飞据水断桥的故事在《三国志》中只有寥寥数笔,但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却花费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述,把张飞英明果敢,骁勇善战的事迹,描写得栩栩如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象跃然纸上。
很多人和我都有疑问,曹操有10万曹兵,手下有许褚、夏侯惇、张辽等猛将如云,为何无人敢出站呢?
其中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张飞在他身后布置了疑兵。都说张三爷有勇无谋,其实不然,这一次张三爷就很聪明。他让士兵把树枝绑在马的尾巴上,来回的奔跑,这样就会扬起很大的灰尘。曹操率兵抵达的时候看见张飞身后尘土飞扬,曹操本来就是多疑之人,看到这种情况,自然就不敢贸然进兵了。
第二,当时张飞单人独骑立于桥的中央,当阳桥也就那么宽,冲上去打也施展不开。这也是张三爷聪明之处吧,他会选地方,如果他只是个匹夫之勇人的话,他怎么没有站立在当阳桥前的开阔地,摆开了与曹操的军队对杀呢。他站立与小桥的中间,不管谁冲上去也无法施展,弄得不好还把桥给压塌了。
第三,张飞张三爷的勇武威名已经是天下皆知。当年张飞张三爷敢单挑吕布五十回合,试问有几个人敢这样。当时曹操左右的大将都知道这一点,谁也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当时曹操曹大老板在场,谁冲上去要是打败了,就在曹老板面前丢分了,影响将来在曹老板面前的形象,谁愿意去干这个蠢事。
第四,鉴于当时曹操所带的只是前锋部队,人数应该是不会太多,后续部队没有到达。看到张飞那里的情景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再说刘备已经跑很远了,就算当时就追过去也没多大的意义了。不如暂时退兵,等到后面大部队到达再杀过去比较稳妥。
还有一个原因是,曹操本身是个很有谋略的军事家。对于刘备,他有自己的策略,他认为以刘备的实力是不能对他造成威胁的,之所以发兵打新野的刘备,其战略目的是荆州刘表的地盘,事实上曹操成功了,赶走刘备,收复荆州。对于刘备的撤退,曹操只是紧紧地尾追,并没有一鼓作气歼灭的意图。他是想对东吴孙权复制新野赶刘备荆州受降的模式,东吴能投降自然最好,如果不肯降,曹操打着追击刘备的幌子名正言顺对东吴动兵。所以,对于张飞,曹操手下众将也是得到过命令,只追而不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