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为什么一般只吃食草动物的肉,不吃食肉动物的肉?
生物的生存其实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能量经过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有大量的浪费,到食肉动物的时候,数量已经相当少了,饲养作为人类肉食来源成本会很高。
生物和环境保持着能量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使生物形成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层级,完成了碳、氮等各种生命组成物质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流动,能量也随着物质的循环而流动,消费者中包括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等。
由于地球大型动物都是以氧化有机物供能,大量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仅有10%左右可以进入下一个能量层级,那一片丛林或者草原,能够供养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就比较少,草原上的狮群、鬣狗群等都是以小种群聚居为主,而一个由十数头狮子组成的家庭需要占据数百上千平方公里的草原,才能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因此饲养陆地肉食性动物,成本会比较高,像人类常吃的肉食性鱼类,价格都要比吃草为生的鱼肉更贵一些。再说陆地食肉动物比较凶猛,体型小一些的的吃起来不是很划算,体型大的养起来太危险。
选择食草动物或者杂食性动物作为主食肉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比较经济。由于比较接近食物链的最低能量层级,因此它们数量很多,性情也更加温顺,适合大规模的饲养。除此之外人类也并不是没有饲养肉食动物作为肉食来源,不过主要是鱼类。
鱼类中的鲇鱼、黑鱼等品种是要吃肉的,不过以浮游动植物为食物的鱼类大多是机会生存的动物,特点就是繁殖力特别强,每次产成千上万颗卵,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来喂饱天敌的,因此肉食性的鱼类的饲养成本要比大型陆地食肉动物要低很多,对于人类来说鱼类也适合大规模饲养,主要吃喝充足、做好疾病防治,投入产出比还是比较高的,这也反映在这些鱼的价格上,刚刚查到的价格是19元一公斤,比现在的猪牛羊的肉价还低不少,口感上也比较符合人们的需求。
现代的人类已经逐渐脱离了自然界的食物链,吃喝主要是自产自销,使人类的选择多种多样,国际贸易的进行丰富了世界各地人类的饮食,人类饮食充足,想吃啥吃啥。只是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使得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地压缩。
从古至今,为什么人类一般只吃食草动物的肉,不吃食肉动物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