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中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我来答
考验考公答疑君
2023-03-06 · TA获得超过47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3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6.5万
展开全部
  摘 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以人为本的德育品质,学生培养成新时期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 培养 人才  语文是工具,也是人的立身之本。语文教学应当努力使学生会学习,善思考,能表达,懂创造。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水平,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合格的人才。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以人为本的德育品质,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掌握这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深入探究提高教学水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注重研究的语文课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应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去研究,去实践,去总结提高。
  立足问题教学,培养探究能力按照本人的认识,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要切合语文学习的目的、特性和规律,让学生学会探讨学习材料中负载的信息,学会探讨语文系统知识,学会获取语文实践能力。
  首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着眼点的,因此,能够提出富有探究意味的问题是教学的第一步。评判"问题"的质量标准,一是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二是是否具有思辨性或发散性,三是是否符合"跳起来摘果子"的原则。在问题提出方面,应努力从教师的设疑布阵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提问。
  其次,要精心组织探究性的讨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一直处于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之中。为此,教学中要善"问",会"问","问"在知识能力的重要处,"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问"在切切实实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点。
  第三,要恰到好处地进行总结,并留有余地,把探究的热忱延续到课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希望老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评判,看看孰是孰非。不评判固然不对,但不把握好评判的"度"也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比较理想的评判,应是在肯定探究行为的基础上,对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进行扼要的剖析,对一些还需作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进行思路(或方法、角度)的点拨,或将问题化难为易,同时勉励学生课余继续深入探究。
  二、创新能力贯穿教学始终
  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兴趣,并愿意探讨学习,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从而养成深究问题的习惯。教会学生认识学科学习的特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本学科的方法,学会自学。激发学生们的主体思维活动,进行多项思维的训练,从而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实,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新课标鲜明地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谐地发展。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好的心理状态,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大都善于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即使学生的有些想象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教师也应该巧妙地把他们引向实际,而不是轻易否定,一棍子打死,甚至嘲笑、讥讽,使学生不敢多想、多说、多做,不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一个回答,一个见解,一个讨论,一个好注意,只要新颖,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体现,否则,创新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的创新才能。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语文常识,了解作品、作家的情况,引导学生接触网络文学,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文字资料,浏览文学网络,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知的新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总是能很快地接受新观念。组织学生从社会上、生活中、家庭中、同学中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展开讨论,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这样在向学生注入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是更新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搜集或自我创造一些散文和诗歌,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鉴赏能力,开展诗歌和散文的朗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三、德育教育应有机渗透
  高中语文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阶段的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也是从更深层次上开展语文教育的要求。如何利用语文教学中那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语文训练中,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教材中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描绘了草原的空旷辽阔,有的再现了林区的广大富饶,有的赞美了山水的奇特秀丽,有的记叙了奇异景观。通过这些课文,可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与可爱,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通过对语文课中优秀科学家事例的讲授,可给学生树立爱国的楷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一些文章介绍了我国灿烂的文化成就,讲授时,教师激昂自豪的情绪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另外,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也很重要。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感情经历去感受文章中的艺术形象,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得到不同一般的高级的美的感受,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
  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需要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高中阶段又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准备期,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发挥语言文字的功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高中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把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对于现代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利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们通过自身的素质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进一步探讨,用创新的手法进行解决,以期来达到体质与教学的结合与平衡,达成更有效的语文教学成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