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学教育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呢?
狭义的教学则特指在教育目的的和课程大纲规范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教育活动。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个判断中的教学,严格地说,它只能是狭义上的教学。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现代科技知识,技能的授受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广泛地出现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在各种技能培训班,自考助学班考前补习班中,知识的授受基本上是一种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商业行为,而不是在一定教育目的和课程大纲规范下的教育行为。在这种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以授受科技知识、技能为手段的教学活动中,多大程度存在教育性,这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特别是那些纯粹技术性的电脑学习班、技能培训班,究竟有没有教育性,则更值得怀疑。
具有教育性的教学,只能界定为在一定教育目的和课程大纲规范下的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学活动。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个命题中的教育性,应该是指课程、教材中的各种知识、观念和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情感、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向学生施加的。但是,在一些教育学文献中,有人把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行为对学生的品德、人格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纳入教育性的范畴。
他也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车上是否有学生,更没有意识到是为了教育学生。不可否认,青少年学生具有向师性,他们尊敬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对这些影响要严格区分,不能都视作具有目的意义的教育性。如果这样来理解教育性,就抹杀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根本特点。应界定为教育者有意识地自觉地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行为中的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积极作用的影响。
大学教育不是最终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