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出人头地,如何让自己在职场快速成长?
在职场,要想出人头地,能力不是唯一,做好这件事,才能少走弯路。这件事找到工作动机,否则你的工作不会出色,更别想出人头地,这可以说是一条职场铁律。
有一位经济学家接受一家企业的委托,对他们内部人事部门作一些咨询,并为企业做诊断。这位经济学家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访谈每位员工,并在所有的访谈结束后,他明确地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明确的动机,那么工作表现一定不会出色。
这位经济学家以服务于人事部门的员工为例,其中有一个李女士,她在同一个部门已整整待了十五年,平常的工作就是负责人事考核等行政文书作业,年底则作一些稽核。她认为自己的工作既公式化又无聊,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做得一直很没劲。想当初刚进公司时,她原本预期会做一些较活泼、有趣的工作,没想到这份工作与她所想的完全是两回事,时间一久,也就如同应付一般,一日过一日了。这位经济学家翻看了李女士的考绩,果然分数不高。
另一位在工程部门担任研发的林先生也差不多,他在哪个部门一做就是八年,除工作表现不良外,还是个让领导蛮头痛的人物,但他的能力却并不弱。这位经济学家和他聊了将近两小时,期间他不停地抱怨,说自从研究生毕业后,他就在做这份工作,而这份工作又非常无趣,简直激不起他一点上班的欲望,要不是看在薪资还不错的份上,他早就想走人了。可是话又说回来,他未婚,钱也还不是存在银行里,派不上什么大用场,对他而言,工作实在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更不是有意义的事。
通过这次访谈,这位经济学家也顺便了解了一下他在职场中的群体关系。原来,林先生的人缘也很差,不但不好相处,同事对他还有点敬而远之,尤其是他的办公桌,乱得没一个章法,他的主管对他的评价自然不高。相对的,他也觉得委屈,因为和他同一时期时来的人不是加薪就是升迁,或常得到一些奖励等等,只有他还在原地踏步。
他和这位经济学家说了许多心里话,这位经济学家只告诉他两句话:“你的未来工作的改变,是来自于你现在对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你不试着改变方向,十年后你还是你,环境不会有所改变。”
三年后,这位经济学家应邀又去那家企业参加研讨会,想不到三年前和他谈话的这位林先生,居然站在台上成了领导,他的职位从原来的研发员升到现在的执行副总经理;他们十分愉快地聊了好久,林先生告诉他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调适自己,如何重新发现工作的动机的。林先生说,他也发现在每一项研发当中,只要他多做一些创意,或用一些和其他同事不同的逆思考,其结果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而企业给他的鼓励也非常大,正因为如此,他的工作才能获得如此大的发展。
经过这次事情,这位经济学家把工作动机归纳成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工作范围。每个人在工作领域中必须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业务范围是什么?工作中最怕模棱两可、糊里糊涂,有很多人在工作上无法突破与发挥,就是因为他并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所以,界定一个人的工作范围,是第一重要的事。
第二步,看有没有改善的空间。当你确知自己的工作范围后,你还应该知道在目前做的工作中有没有改善的空间?有没有更好的发展?如果你能有此积极的思考,一定会常常想要去追求突破、寻找问题、并想找出更有效率的解决办法,于是在你下次做同样一件工作时,也会有不一样的心情。
第三步,多请教上司和领导。在任何一个专业领域中,凡是做上司和领导的人,一定有其成长的心路历程,一般来说,或多或少他都愿意与人分享,譬如他是怎么走过来的?若你愿意主动去向他们请教,对你的工作必有助益。
第四步,自行设定目标。每个企业大多都会把员工的工作目标设定得非常清楚,在这时就需要自我鞭策、自行设立工作目标了。当自我的工作目标达到时,那份喜悦、荣耀与快乐是什么滋味,就不必多说了。
第五步,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瓶颈都是由于自己的工作态度所造成的,如果显现的都是负面态度,像迟到早退、上班时接太多私人电话、做事不专心、与同事合作不配合……都会影响我们对工作的投入。而要成功地做好一件事,态度和技术是一样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