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辩论赛材料 200
我们辩论的话题是“当今法制社会是否需要武侠精神”···需要材料·越多越好!!!!谢谢大家了!我们是反方问题夜可以说成是“现代法制社会是否需要见义勇为”...
我们辩论的话题是“当今法制社会是否需要武侠精神”···需要材料·
越多越好!!!!谢谢大家了!
我们是反方 问题夜可以说成是“现代法制社会是否需要见义勇为” 展开
越多越好!!!!谢谢大家了!
我们是反方 问题夜可以说成是“现代法制社会是否需要见义勇为” 展开
10个回答
2006-10-29
展开全部
21世纪,谁还读武侠
武侠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勃兴,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港澳台发迹,到八十年代在内地蔚然成风,影响了一代人的阅读习惯。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作家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尤其是金庸,他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重印,被搬上荧屏,而且他俨然已经跳出武侠世界,变成了一个文化偶像,颇有一言九鼎之慨。这其中的道理究竟何在?
在武侠文学烹油着锦之盛的背后,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武侠小说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很有后手不继之忧。这些大家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武侠小说创作的胜景,没有一部提得起来的武侠作品。这其中又有着何种机缘?21世纪,我们还需要武侠文学吗?
就此问题,我们请北京大学的几名武侠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进行了一次对话。
主持人: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这个对话活动。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关于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爱,直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热爱一直不减,从它不断被改编成电视剧,并总是引起热烈的讨论就可见一斑。那么,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人们因为什么这样喜欢武侠小说?今天我们请来的各位中有研究武侠小说的,有对武侠小说非常热爱的,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李德超(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德超):我是从90年代开始研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的。我以为武侠小说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是与时代风气有关的。80年代以后,以古龙、金庸、梁羽生这三大家为代表的武侠小说掀起热潮,是与文革以后的社会状况有密切联系的。那时人们猛的一下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它与过去那种单调生活是不同的,武侠小说也是新奇的事物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说,那时候的人们传统的东西还很浓,现代气息还很淡,而武侠小说正好是从传统中演化而来的。每个人在读武侠时,尤其是读金庸、梁羽生的作品时能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投影。这个问题,好像金庸先生自己也说过,大意是时代在变,但是人性不变。我理解他说的这个人性主要是指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所塑造的人性。而在传统的东西还很浓的时候,就很容易从武侠小说,尤其是像金庸先生写的如此到位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世很传奇,经历的都是平常人所不能经历的事情,这样他就会感到,这个人身上有我的投影,他所做的事在当今社会我虽然做不了,但是,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能感觉到他在帮我实现我追求的目标。所以倪匡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实际上是说它是中国人的童话。
由此,我也感到,如果某个人身上,西化的成分很多,那可能就不会欣赏武侠小说。比如我很担心,现在的中学生还能不能欣赏它。
吕绍刚(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绍刚):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拥有如此之大读者群,确实很值得研究。我以为,它可以说是一种梦想的诗学,在现在这个想象力非常贫乏的时代,它满足了人们幻想的需要。从这一点来看,它与科幻很接近。那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科幻,而喜欢武侠呢?刚才他提到了武侠与传统思想的连贯性,这连贯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以为,武侠的核心是侠,根据有关的研究,侠是从古代墨家而来的,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像什么做小买卖的、工匠等等,他们具有一种所谓侠义精神,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这就是侠义精神的核心。武侠小说就是弘扬这种侠义精神的。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的大传统下面,还有小传统,就是民间所讲的义气。
从这一点来说,武侠小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想象,而且还给承受着社会各种压力的人们一种安慰。当法律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时,这种侠义精神提供了一种宣泄的渠道。
主持人:你们都谈到了传统的作用,我对此有些疑问。五四运动一直到现代,我们一直生活在反传统的氛围中,文革中,还有极端的破四旧的行为。在我的头脑中,我们对于传统的破坏应该说是很彻底。那么武侠小说的兴起是传统的复活吗?
绍刚:我觉得不能说是复活,只能说是它借助某种机缘,填补了人们思想上的空白。而且武侠所宣扬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非常契合的。当然这只是指金庸这样的小说。古龙就不同了,他实际接受的是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同样他是与80年代的思想状态有关的,那时西方的思潮也进来了,人们自然也接受了他的小说。
李国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国华):其实我觉得,武侠小说并没有他们二位所谈的那么深刻的意义。以前,我们关注的都是所谓精英文化,像什么“伤痕文学”、“先锋文学”这些文学现象。90年代以后,社会的机制变了,我们对于那些精英的东西开始怀疑了,这时我们才猛然发现,武侠文学很重要呀。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变化了,评价标准变了,其实武侠本身的意义并没有变。过去我们认为精英所提倡的是重要的,而现在我们认为只有大众接受的才是重要的。过去我们笑话大众,而现在我们跟在他们后面,看着大众的口味来做判断,从中发现问题。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们接受武侠小说是因为我们还是8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对于小说文本还是很认同的,而下一代人对这根本就不感兴趣。我们看电视剧时,会说编剧把原著改坏了,而在他们看来,这无关紧要,完全是一个娱乐的问题。由于知识体系的变更、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很重要的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一种视觉的快感,一目了然,不需要深度。最突出的例子是现在根据武侠文学改编的游戏,比如《剑侠情缘》,玩家纯粹是追求一种快感,他可能寻求扮演一个很坏的人物,取得胜利。
主持人:你说的很有道理,现在的人接受武侠的角度与我们有很大不同了。
国华:所以说只有我们把它看做一个大问题。就接受武侠文学而言,不在于什么传统问题,可能有传统的问题,但不是根本,根本的问题是社会上的不平等是经常性地发生的,而我们总是追求平等,所以我们才喜欢武侠小说中对于平等的实现。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武侠文学中有很多的残疾人,他们是弱势群体,但他们有很强的功夫,可以以弱胜强。这就是对平等的想象,是乌托邦的东西。
德超:我对你的说法有不同看法。我觉得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很多还是表现了传统的东西。比如郭靖、令狐冲,他们身上都带有儒家和道家色彩。比如郭靖是个很笨的人,长得也不帅,但他功夫很深,符合传统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理想。
国华:金庸在我看来是个特例。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武侠小说有不同的类型。古龙的小说就有侦探小说的笔法。他小说中个人渺小的感觉所带来的那种空虚、孤独的情绪渲染的还是不错的。文字的技术很好,就是写的太多了,两本就够了。相对来说,卧龙生的文字技术就差一些。而梁羽生的文笔也是不错的,有中国传统的如诗如画的美,我以为《白发魔女传》是他的代表作,心理刻画的很好。金庸之所以被抬出来做代表,无非是因为我们总是要在不怎么文化的东西里面寻找文化内涵,所以弄得很玄妙。
绍刚:他说的这些,就是多元的文化取向对接受的影响。但过于偏激。武侠小说没人看了,不是武侠本身的问题,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从文本时代向影视时代过渡的时代。其他的小说不是也没人看了。我们现在是消费时代,武侠小说也被人拿来消费。但是,其中的内涵也是重要的。我觉得如果让人们比较,人们还是爱看金庸,这里面确实有个文化传统问题。当然可能现代的年轻人会更加接受古龙。
主持人: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欣赏的武侠文学能够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吗?电影《卧虎藏龙》的成功是武侠文学的成功吗?
国华:我觉得不尽然。《卧虎藏龙》并不是一个典范的武侠电影,我们可能更喜欢《新龙门客栈》这样的纯粹的武侠文学,而西方人对此是接受不了的。美国人的武侠观念是西部牛仔式的,有一种牧歌式的情调,英国人的则可能是福尔摩斯式的。我们会发现,《卧虎藏龙》里面就有一种牧歌式的情调,像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而且拍摄的画面很宏大,意境优美,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对于美国人来说,还有一种异域情调在里面,如东方式的官府以及李慕白那含蓄的爱情表达。这样既有符合自己口味的热烈的爱情,又有异域情调,所以取得了巨大了成功。这与武侠就没有关系了。武侠就是一个外壳。正像人们指出的那样,外国人在想象我们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想象他们自己。
主持人:我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90年代以后,武侠文学再也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品供人们欣赏,是时代风尚变化了,还是以金庸为代表武侠作家已经成为一个顶峰,令后人无法企及?
德超:我觉得,武侠文学也就这样了。因为像金庸这样的人才是不世出的,他个人所具有的条件别人很难具备,比如他既有很深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在香港这样的地方生活,对于西方的文化也很熟悉,他还办过报,对大众的消费心理也很清楚。
而且现在传统文化被消减得很厉害,直观的说,80年代我们过年还是很有年味儿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种气氛。传统文化现在消减到这种程度,一方面是生产也生产不出来,一方面即使生产出来了,没有人欣赏也是枉然。现在虽然还有一些写传统文化的电视剧,像写老宅门、同仁堂那样的东西,但它只是一个包装,实际上写的还是现代人的情感。
国华:你不能够因自己对金庸的独特理解而抬高他的位置,这很不好。你这样的优秀读者是非常可怜的少。我觉得任何一个文体都有兴盛与衰亡,你不需要太悲观。新的知识生产机制必然会产生,这个知识不一定就比那个更差劲。我们还不应急于给一个文学现象下结论。
武侠本来是一个供消费的东西,它需要读者而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生产技术比较高,而且还有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推崇他,这很正常。但是,当知识体系变动之后,你会发现,再怎么推崇他,也是明日黄花。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此,武侠文学很可能不会再生产了,因为它与现代社会脱节了。至于武侠文学所表现的一些内涵,还是会找到其他的载体的。
绍刚:我觉得这里面确实有个偶然性的问题,没有大家出现,那么这个文体也就消亡了。另外,我觉得可以分开来说,武侠小说的文体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止步不前,但是它表现的侠义和纯粹的情感确实长久存在,时代是在前进,但是很难说这种情感追求不会回潮。从武侠文学来看,还是有生长的空间,现在有很多人还在写武侠,可能他们的创作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武侠精神还是贯穿其内,但形式会有所变化。
詹勇(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觉得传统消亡的意义应当这样看,武侠的传统更多地体现着一种民间意义上的传统,它在某种意义上是被武侠文学塑造出来的,不是本质意义上的传统。
就金庸的作品来说,传统被他赋予了很多现代意义,吸收了很多种文化因素,这也就是严家炎老师推崇他的原因。他可以说是一个有文人性格的大众文化生产者。他之所以这样突出,除了他出色的创作天才,与文化界、出版界对他的塑造也有关系,他被评论看作是文化英雄,进入文学殿堂,有时甚至是无限度的拔高。而出版市场则一直把他视作一个文化品牌,把他偶像化,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中央电视台虽然饱受批评,但一直咬定金庸不放松,原因也在于此。
至于武侠文学的衰落,我以为是读者群发生了变化。80年代的人群占据了文化消费的主流,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削减,而现在又进入了电子时代,他们对金庸就没有那么感兴趣。他们的口味对武侠文学的生产开始产生影响,比如科玄化的倾向已经在武侠文学中出现,像黄奕的创作就有这样的趋向。这也是武侠小说继续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吧。但是由于没有大家,还不能成为一种主流。
主持人: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的讨论也接近尾声了。我要问的最后一个问题,21世纪武侠文学将会怎样发展,其内涵还能不能被人们接受,并一直流传下去?
绍刚:我觉得武侠文学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扩展来说,自汉朝以来,一直到近代,武侠文学所表达的追求平等的观念一直是被接受的,只要社会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它就是一个良好的表达方式。虽然我们现代在努力建设法制社会,但是武侠思想的合理内核还会得到很好的转化,比如重然诺,与讲究诚信的现代道德观是相通的。包括其中的情感诉求。更何况社会的总是有不完美的一面,人们总是需要寻求一种寄托。
我以为,武侠的出路在于转变。至于如何转变,很难说。但是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幻想性,可以向科学方面发展。
国华:我觉得就像《黑客帝国》中的尼尔一样,没准武侠会与网络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高超技术的新武侠形象出来。为我们这个缺乏英雄的时代创造出一种超越平庸、提供英雄、追求平等的氛围。起码在五十年内,武侠文学还有存在的必要。
武侠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勃兴,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港澳台发迹,到八十年代在内地蔚然成风,影响了一代人的阅读习惯。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作家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尤其是金庸,他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重印,被搬上荧屏,而且他俨然已经跳出武侠世界,变成了一个文化偶像,颇有一言九鼎之慨。这其中的道理究竟何在?
在武侠文学烹油着锦之盛的背后,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武侠小说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很有后手不继之忧。这些大家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武侠小说创作的胜景,没有一部提得起来的武侠作品。这其中又有着何种机缘?21世纪,我们还需要武侠文学吗?
就此问题,我们请北京大学的几名武侠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进行了一次对话。
主持人: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这个对话活动。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关于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爱,直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热爱一直不减,从它不断被改编成电视剧,并总是引起热烈的讨论就可见一斑。那么,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人们因为什么这样喜欢武侠小说?今天我们请来的各位中有研究武侠小说的,有对武侠小说非常热爱的,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李德超(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德超):我是从90年代开始研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的。我以为武侠小说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是与时代风气有关的。80年代以后,以古龙、金庸、梁羽生这三大家为代表的武侠小说掀起热潮,是与文革以后的社会状况有密切联系的。那时人们猛的一下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它与过去那种单调生活是不同的,武侠小说也是新奇的事物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说,那时候的人们传统的东西还很浓,现代气息还很淡,而武侠小说正好是从传统中演化而来的。每个人在读武侠时,尤其是读金庸、梁羽生的作品时能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投影。这个问题,好像金庸先生自己也说过,大意是时代在变,但是人性不变。我理解他说的这个人性主要是指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所塑造的人性。而在传统的东西还很浓的时候,就很容易从武侠小说,尤其是像金庸先生写的如此到位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世很传奇,经历的都是平常人所不能经历的事情,这样他就会感到,这个人身上有我的投影,他所做的事在当今社会我虽然做不了,但是,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能感觉到他在帮我实现我追求的目标。所以倪匡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实际上是说它是中国人的童话。
由此,我也感到,如果某个人身上,西化的成分很多,那可能就不会欣赏武侠小说。比如我很担心,现在的中学生还能不能欣赏它。
吕绍刚(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绍刚):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拥有如此之大读者群,确实很值得研究。我以为,它可以说是一种梦想的诗学,在现在这个想象力非常贫乏的时代,它满足了人们幻想的需要。从这一点来看,它与科幻很接近。那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科幻,而喜欢武侠呢?刚才他提到了武侠与传统思想的连贯性,这连贯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以为,武侠的核心是侠,根据有关的研究,侠是从古代墨家而来的,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像什么做小买卖的、工匠等等,他们具有一种所谓侠义精神,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这就是侠义精神的核心。武侠小说就是弘扬这种侠义精神的。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的大传统下面,还有小传统,就是民间所讲的义气。
从这一点来说,武侠小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想象,而且还给承受着社会各种压力的人们一种安慰。当法律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时,这种侠义精神提供了一种宣泄的渠道。
主持人:你们都谈到了传统的作用,我对此有些疑问。五四运动一直到现代,我们一直生活在反传统的氛围中,文革中,还有极端的破四旧的行为。在我的头脑中,我们对于传统的破坏应该说是很彻底。那么武侠小说的兴起是传统的复活吗?
绍刚:我觉得不能说是复活,只能说是它借助某种机缘,填补了人们思想上的空白。而且武侠所宣扬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非常契合的。当然这只是指金庸这样的小说。古龙就不同了,他实际接受的是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同样他是与80年代的思想状态有关的,那时西方的思潮也进来了,人们自然也接受了他的小说。
李国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国华):其实我觉得,武侠小说并没有他们二位所谈的那么深刻的意义。以前,我们关注的都是所谓精英文化,像什么“伤痕文学”、“先锋文学”这些文学现象。90年代以后,社会的机制变了,我们对于那些精英的东西开始怀疑了,这时我们才猛然发现,武侠文学很重要呀。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变化了,评价标准变了,其实武侠本身的意义并没有变。过去我们认为精英所提倡的是重要的,而现在我们认为只有大众接受的才是重要的。过去我们笑话大众,而现在我们跟在他们后面,看着大众的口味来做判断,从中发现问题。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们接受武侠小说是因为我们还是8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对于小说文本还是很认同的,而下一代人对这根本就不感兴趣。我们看电视剧时,会说编剧把原著改坏了,而在他们看来,这无关紧要,完全是一个娱乐的问题。由于知识体系的变更、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很重要的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一种视觉的快感,一目了然,不需要深度。最突出的例子是现在根据武侠文学改编的游戏,比如《剑侠情缘》,玩家纯粹是追求一种快感,他可能寻求扮演一个很坏的人物,取得胜利。
主持人:你说的很有道理,现在的人接受武侠的角度与我们有很大不同了。
国华:所以说只有我们把它看做一个大问题。就接受武侠文学而言,不在于什么传统问题,可能有传统的问题,但不是根本,根本的问题是社会上的不平等是经常性地发生的,而我们总是追求平等,所以我们才喜欢武侠小说中对于平等的实现。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武侠文学中有很多的残疾人,他们是弱势群体,但他们有很强的功夫,可以以弱胜强。这就是对平等的想象,是乌托邦的东西。
德超:我对你的说法有不同看法。我觉得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很多还是表现了传统的东西。比如郭靖、令狐冲,他们身上都带有儒家和道家色彩。比如郭靖是个很笨的人,长得也不帅,但他功夫很深,符合传统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理想。
国华:金庸在我看来是个特例。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武侠小说有不同的类型。古龙的小说就有侦探小说的笔法。他小说中个人渺小的感觉所带来的那种空虚、孤独的情绪渲染的还是不错的。文字的技术很好,就是写的太多了,两本就够了。相对来说,卧龙生的文字技术就差一些。而梁羽生的文笔也是不错的,有中国传统的如诗如画的美,我以为《白发魔女传》是他的代表作,心理刻画的很好。金庸之所以被抬出来做代表,无非是因为我们总是要在不怎么文化的东西里面寻找文化内涵,所以弄得很玄妙。
绍刚:他说的这些,就是多元的文化取向对接受的影响。但过于偏激。武侠小说没人看了,不是武侠本身的问题,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从文本时代向影视时代过渡的时代。其他的小说不是也没人看了。我们现在是消费时代,武侠小说也被人拿来消费。但是,其中的内涵也是重要的。我觉得如果让人们比较,人们还是爱看金庸,这里面确实有个文化传统问题。当然可能现代的年轻人会更加接受古龙。
主持人: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欣赏的武侠文学能够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吗?电影《卧虎藏龙》的成功是武侠文学的成功吗?
国华:我觉得不尽然。《卧虎藏龙》并不是一个典范的武侠电影,我们可能更喜欢《新龙门客栈》这样的纯粹的武侠文学,而西方人对此是接受不了的。美国人的武侠观念是西部牛仔式的,有一种牧歌式的情调,英国人的则可能是福尔摩斯式的。我们会发现,《卧虎藏龙》里面就有一种牧歌式的情调,像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而且拍摄的画面很宏大,意境优美,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对于美国人来说,还有一种异域情调在里面,如东方式的官府以及李慕白那含蓄的爱情表达。这样既有符合自己口味的热烈的爱情,又有异域情调,所以取得了巨大了成功。这与武侠就没有关系了。武侠就是一个外壳。正像人们指出的那样,外国人在想象我们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想象他们自己。
主持人:我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90年代以后,武侠文学再也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品供人们欣赏,是时代风尚变化了,还是以金庸为代表武侠作家已经成为一个顶峰,令后人无法企及?
德超:我觉得,武侠文学也就这样了。因为像金庸这样的人才是不世出的,他个人所具有的条件别人很难具备,比如他既有很深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在香港这样的地方生活,对于西方的文化也很熟悉,他还办过报,对大众的消费心理也很清楚。
而且现在传统文化被消减得很厉害,直观的说,80年代我们过年还是很有年味儿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种气氛。传统文化现在消减到这种程度,一方面是生产也生产不出来,一方面即使生产出来了,没有人欣赏也是枉然。现在虽然还有一些写传统文化的电视剧,像写老宅门、同仁堂那样的东西,但它只是一个包装,实际上写的还是现代人的情感。
国华:你不能够因自己对金庸的独特理解而抬高他的位置,这很不好。你这样的优秀读者是非常可怜的少。我觉得任何一个文体都有兴盛与衰亡,你不需要太悲观。新的知识生产机制必然会产生,这个知识不一定就比那个更差劲。我们还不应急于给一个文学现象下结论。
武侠本来是一个供消费的东西,它需要读者而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生产技术比较高,而且还有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推崇他,这很正常。但是,当知识体系变动之后,你会发现,再怎么推崇他,也是明日黄花。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此,武侠文学很可能不会再生产了,因为它与现代社会脱节了。至于武侠文学所表现的一些内涵,还是会找到其他的载体的。
绍刚:我觉得这里面确实有个偶然性的问题,没有大家出现,那么这个文体也就消亡了。另外,我觉得可以分开来说,武侠小说的文体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止步不前,但是它表现的侠义和纯粹的情感确实长久存在,时代是在前进,但是很难说这种情感追求不会回潮。从武侠文学来看,还是有生长的空间,现在有很多人还在写武侠,可能他们的创作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武侠精神还是贯穿其内,但形式会有所变化。
詹勇(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觉得传统消亡的意义应当这样看,武侠的传统更多地体现着一种民间意义上的传统,它在某种意义上是被武侠文学塑造出来的,不是本质意义上的传统。
就金庸的作品来说,传统被他赋予了很多现代意义,吸收了很多种文化因素,这也就是严家炎老师推崇他的原因。他可以说是一个有文人性格的大众文化生产者。他之所以这样突出,除了他出色的创作天才,与文化界、出版界对他的塑造也有关系,他被评论看作是文化英雄,进入文学殿堂,有时甚至是无限度的拔高。而出版市场则一直把他视作一个文化品牌,把他偶像化,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中央电视台虽然饱受批评,但一直咬定金庸不放松,原因也在于此。
至于武侠文学的衰落,我以为是读者群发生了变化。80年代的人群占据了文化消费的主流,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削减,而现在又进入了电子时代,他们对金庸就没有那么感兴趣。他们的口味对武侠文学的生产开始产生影响,比如科玄化的倾向已经在武侠文学中出现,像黄奕的创作就有这样的趋向。这也是武侠小说继续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吧。但是由于没有大家,还不能成为一种主流。
主持人: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的讨论也接近尾声了。我要问的最后一个问题,21世纪武侠文学将会怎样发展,其内涵还能不能被人们接受,并一直流传下去?
绍刚:我觉得武侠文学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扩展来说,自汉朝以来,一直到近代,武侠文学所表达的追求平等的观念一直是被接受的,只要社会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它就是一个良好的表达方式。虽然我们现代在努力建设法制社会,但是武侠思想的合理内核还会得到很好的转化,比如重然诺,与讲究诚信的现代道德观是相通的。包括其中的情感诉求。更何况社会的总是有不完美的一面,人们总是需要寻求一种寄托。
我以为,武侠的出路在于转变。至于如何转变,很难说。但是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幻想性,可以向科学方面发展。
国华:我觉得就像《黑客帝国》中的尼尔一样,没准武侠会与网络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高超技术的新武侠形象出来。为我们这个缺乏英雄的时代创造出一种超越平庸、提供英雄、追求平等的氛围。起码在五十年内,武侠文学还有存在的必要。
展开全部
庸武侠小说为何能风行天下
人民网在2004年11月17日、18日连续发表了两篇讨论金庸小说的文章,都对金大侠的作品颇为不屑。李业成网友在《金庸的成功,幸哉悲哉?》中说:“武侠这东西非常稳妥,绝不会写出文字狱来。刀光剑影杀杀杀,不管任何党派,“武侠党”从来就不想到世间来执政。即使杀得血流成河,也只是好看,不影响任何党派执政。……他那个摊子铺得那么大,基本上没有什么真货。……一介书生,论武功全凭臆造,这是啥文化?……这样的精神产品,这样的文化,没有真实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叫什么,这叫巨骗。”
王若谷网友的《比不过琼瑶李敖 金庸为何不入流?》
人民网在2004年11月17日、18日连续发表了两篇讨论金庸小说的文章,都对金大侠的作品颇为不屑。李业成网友在《金庸的成功,幸哉悲哉?》中说:“武侠这东西非常稳妥,绝不会写出文字狱来。刀光剑影杀杀杀,不管任何党派,“武侠党”从来就不想到世间来执政。即使杀得血流成河,也只是好看,不影响任何党派执政。……他那个摊子铺得那么大,基本上没有什么真货。……一介书生,论武功全凭臆造,这是啥文化?……这样的精神产品,这样的文化,没有真实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叫什么,这叫巨骗。”
王若谷网友的《比不过琼瑶李敖 金庸为何不入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无话可说,南拳家族太IN了,回答完美!
有这一些作为辩论资料,应该差不多了,好好利用
不过下次最好不要再知道上提这种问题,会被正方搜索到,各个击破的!
有这一些作为辩论资料,应该差不多了,好好利用
不过下次最好不要再知道上提这种问题,会被正方搜索到,各个击破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要我说,你们不用辩了,认输吧!即使你们辩赢了,也只能说明评委的道德沦丧了。
见义勇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标准!
见义勇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标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可以去附近的书店没一本《实用口才》,《别让口才误了你》,《奸道(鬼谷子写的)》去买一下,肯定会胜利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