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语言发育落后,真的跟父母有关系吗?为什么?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反观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语言发育迟缓。
这不,有位家长到青蓝来咨询说
“我家孩子2岁多还不会说话,连爸爸、妈妈都不能完全叫出来”怎么办。
虽说,家长对孩子说话的时间引起了重视,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小孩说话晚呢?
孩子说话晚与家长有一定的关联!
在这里,青蓝为大家举个实际例子
茂茂是一个3岁的小男孩,青蓝老师和他交流,他基本不说话,对陌生的环境感到不安。在和他妈妈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从小是他爷爷奶奶看着他,爷爷奶奶对他的教育就是“吃好、穿好、睡好、身体健康”就行了。
在2岁的时候他还会开口叫爸爸妈妈,随着时间的变化,茂茂语言开始出现退化,在见到爸爸妈妈时,他已经不会叫父母了,只会“你丫丫”或者直接用手指“我想要什么”。通过这个他父母终于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把孩子带在身边,去医院、培训学校去看,去纠正这种语言发育迟缓、退化等问题。
在老一辈爷爷奶奶的教育中还在用“贵人语迟,惜字如金”的想法来带孩子,对他们来说,孩子只要“不生病、吃饭吃的多、白白胖胖的、穿的暖暖”的想法来带孩子。这样做耽误了孩子说话发育的时间。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发育迟缓呢?是和孩子自我发育、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当然重要的还是父母!
一.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孩子只要用手指一指,家长就明白孩子想要什么,马上把东西送到孩子身边。导致孩子不需要开口说话,只需一个眼神父母就懂!
案例:萱萱是家里的宝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家里照顾他过去精细,不管是吃饭还是想要其他东西,只要用手指一下,家长就只知道他想要什么!马上把东西给他,导致孩子3岁还不会说流利的一句话、还经常流口水、吐字不清的现象。
警惕!家长过度保护,影响孩子语言训练(不会说话、吐字不清、语言严重发育迟缓)、口肌得不到发展(流口水)
二、语言环境过于混乱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父母为培养孩子用普通话、老人用方言,长期下去孩子的语言过于复杂。
案例:一位小朋友家长忙于工作,由姥姥姥爷带着,小孩习惯用四川话说,每周末父母回来带,这时家长要求孩子用普通话讲,这时孩子的语言有点不着调了,成川普了。
警惕!环境过于复杂,孩子不会分辨,不知到底该学习那种语言,也会形成孩子语言能力发育迟缓等。
三、孩子感统失调孩子的语言功能很大程度是依靠感统能力的发展。
如孩子的听觉或视觉出现问题,导致认知和理解出现障碍,影响到语言的发展。
如:孩子口常把“哥哥”说成“多多”说话不清楚,不会组句子,沟通困难等。
语言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础,如果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不佳,就算有再多的想法也无法表达出来,与人交往时也会很困难。
测一测!孩子不会说话有哪些表现?1、到说话的年龄,比别的正常孩子发育慢或出现停滞;
2、能听懂大人的话,自己却不会说;
3、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说不清楚,不会表达;
4、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
5、听不懂大人讲的话,自己也不会表达;
所以平时生活中家长们应该注意,给孩子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与足够的语言刺激。
特别是在孩子1-2岁就开始多进行引导和启发,可以多给孩子讲述故事,同时多沟通和反问,让孩子回答;也可以配合看图说话,通过图片认识来用语言表达;
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了,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和专家对孩子的语言发育状况做出全面、系统的正确评估,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以免延误较佳治疗时机,给孩子未来带来更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