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绞痛。患者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就是为胆绞痛。也就是在病人的右上腹或者是子啊中上腹的位置会突然的出现疼痛,而且这种疼痛的严重时患者是无法忍受的,还有的一些病人是会出现恶心呕吐或者是休克的一些症状的。
腹部疼痛,胆结石是会使得人体的胆囊、胆管和奥狄氏括约肌这些部位出现痉挛性的地收缩的,一些胆结石的患者也是会出现阻塞胆囊管的症状的,从而会使胆囊或者是胆管出现一些扩张,腔内的压力也是会出现过高的这个时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的疼痛了。
胃疼。胆结石的患者也是会出现一些胃疼的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胆结石而导致的患者体内的肝胆位置出现疼痛,并且会出现一些辐射性。
以下是关于胆结石的症状、疼痛特点及治疗方案的详细说明:
一、胆结石的典型症状
胆绞痛(急性发作)
恶心、呕吐(呕吐后疼痛不缓解);
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
疼痛性质:突发右上腹或中上腹剧烈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胛骨、背部或右肩。
诱因:常在高脂饮食、饱餐后(尤其是夜间)发作,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
伴随症状:
慢性胆囊炎或无症状胆结石
部分患者(约50%)可能终身无症状(静止性结石)。
长期右上腹隐痛或闷胀感,易误诊为“胃病”;
餐后腹胀、厌油腻食物;
并发症相关症状
胆囊炎:发热、寒战,右上腹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
胆总管梗阻:皮肤/巩膜黄染(黄疸)、尿色加深、大便陶土色;
胰腺炎:上腹束带状剧痛,向腰背部放射,伴呕吐、血淀粉酶升高。
饮食调整:
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40g),避免油炸、肥肉、蛋黄;
少量多餐,减少胆囊收缩刺激。
药物缓解:
解痉止痛:山莨菪碱(654-2)、间苯三酚(用于急性绞痛);
熊去氧胆酸(UDCA):仅适用于胆固醇性小结石(<1cm),需长期服用(溶石率约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金标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1-2天出院),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禁忌症: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ERCP取石:
针对胆总管结石,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不需切除胆囊)。
急性胆囊炎:先静脉抗生素(如头孢哌酮+甲硝唑),控制感染后手术;
高龄/高风险患者:可考虑经皮胆囊造瘘(临时引流脓液)。
持续腹痛>6小时不退;
出现高热(>38.5℃)、黄疸或意识模糊;
呕吐物带血或黑便(警惕消化道出血)。
无症状结石可观察,但需定期复查超声;
反复发作或合并并发症者应尽早手术;
术后仍需低脂饮食,预防腹泻或消化不良(胆囊缺失后常见)。
二、胆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
疼痛主区域
放射部位
机制
右上腹(胆囊区) 右肩胛骨、右肩 胆囊炎症刺激膈神经(牵涉痛)
中上腹(剑突下) 心前区(类似心绞痛) 内脏神经传导模糊定位
腰背部 持续钝痛(少见) 合并胰腺炎或胆总管结石时出现
三、胆结石的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无症状或轻度症状)
2. 手术治疗(有症状或并发症)
3. 特殊情况处理
四、何时需紧急就医?
总结
胆结石症状多变,从无症状到剧痛均可出现,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症状及并发症综合判断。关键原则:
建议首次发作后即至普外科或肝胆专科就诊,避免延误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等危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