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善是恶?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有矛盾就会产生斗争,充满斗争的地方称之为“江湖”。有的人说,江湖上人心险恶;有的人说,江湖上有很多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人心的好与坏,背后就隐藏着人性的善与恶,那么到底人性是善是恶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3位圣贤争论不休,而且好像是每个人的话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3位圣贤对于人性的评价!
第一位:孟子,他主张人性本善。
《孟子》一书中,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好比是向下流淌一样。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没有不向下流淌的。
孟子还强调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在他看来,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内心,就看君主们如何引导,所以孟子鼓励诸侯们施行“仁政”。
“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出自于孟子的思想。比如说,一个小孩落水了,路人都会见义勇为,积极营救这个小孩,而不管这是谁家的孩子。这就说明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每个人内心都有善念。
第二位:荀子,他主张人性本恶。
荀子,是百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比孟子要晚出生59年,他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虚伪的,他非常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劝学》就是代表作。
荀子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顺从人的本性,顺从人的情欲,必然会导致僭越等扰乱伦理纲常的事情发生,从而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所以说,人性是“恶”,而不是“善”,人是要被教育,被道德和法律约束的,这样才能称之为“文明人”。
比如说,如果一个母亲生了双胞胎,当其中一个孩子要吃奶的时候,另一个孩子又哭、又闹,把奶抢过来自己吃,可见人性是恶的。还比如,一个小孩从小就顽皮捣蛋,很不听话,如果不严加管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长大了就会成为大祸害。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小人,他们自私、嫉妒、贪婪、虚伪。因此我们说这种人是“本性难移”,说他们是“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坏掉了”。由此可见,很多人认可“人性本恶”的观点。如果我们经历了各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会更加坚信“知人知面不知心”,认为人性是恶的。
第三位:告子,他认为人性不善也不恶。
《孟子》中记载告子的言论,他说:“人性就好比是水势急速的水流,在东边冲开缺口就向东流,在西边冲开缺口就向西流。所以人性没有善与不善之分,就好比水没有流向东西方之分。”
在告子看来,人的本性,既不好也不坏。人性就好比是一根木头,以圆规一量可做成圆形,用矩一量又可做成方形。人性就像是白丝布一样,要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色,染成红的就是红色。
可见,人性无所谓善恶,善恶都是后来的染色。这就好比是教育孩子,每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张白纸,关键是看父母、老师、朋友给他涂上什么颜色。如果孩子周围都是善的人,那么孩子就是“人性本善”;如果孩子周围都是不善的人,近墨者黑,那么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人性本恶”。
琢磨君思考: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这个哲学大问题,人类思考了几千年,依然是没有下定论,因为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果没有觉得的对与错。比如说,你认为白天好,还是黑夜好?最后,依旧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我们在讨论人性的善与恶的时候,不妨想想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水德”。“水德”是变化多端的,它只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顺道而为。
《道德经》第8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此时的水德是善的,它往低处流,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夺,更不会伤害万物。
再看《道德经》第43章和第78章说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此时的水德又是恶的,洪水滔天,无坚不摧,所到之处,一片摧枯拉朽和狼狈不堪。
为什么水一会善,一会恶?为什么水一会是利于万物,一会又伤害万物?就是因为外部的环境发生的变化,它自己也顺势而为罢了。正可谓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性善起来的时候会很善,但是恶起来的时候又会很恶。
比如说,一个年轻小伙子,穷苦的时候,勤劳、善良、真诚;但是后面他创业成功,发达富贵了,社会地位变化了,心态也变了,对待人的态度也变了,或许是抛弃糟糠之妻、六亲不认、老奸巨猾等等。
世界在变,人是也会变的,只是每个人获得的势能不同,最后变化大小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平庸无奇,那么他的变化也很小,或许会一如既往的善良;如果一个人变化很大、人生起起伏伏,那么他的变化就会特别大,或许他已经变得让亲戚朋友都认不出来了。
综上所述,我们也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人性,多想想老子《道德经》中的水德,它可以“润物细无声”,也可以“波涛汹涌”,就看周围的环境和土壤是如何的。至于它的本性,是好是坏,是善是恶,往往不是由它自己能够决定的。或许,这就是“道”在冥冥之中主宰着万物——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