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浅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海边的卡夫卡》
——从沙尘暴逃离的你已不再是进入沙尘暴的你
村上说:在这部作品中他想写一个少年的故事。所以想写少年,是因为他们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还处于软绵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
此书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亦如作者想要塑造的那样。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告诉自己"要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十五岁少年"。他生来就有被"命运"所困扰。不知说是"命运"困扰是否理解不当。但从我看来,父亲的诅咒"迟早会亲手杀死父亲,与母亲和姐姐交和。"深深地刻在了他的人生图画中,以至于他想逃离而又害怕,最终主动去完成诅咒,以为如此便可以摆脱父亲的诅咒。在这里,便让我想到那被命运所愚弄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命运终究无法逃脱。即使知道这诅咒而刻意逃离,熟知最后终究兜回杀父娶母,与母亲交和的命运。悲剧如他,知道事实后自我惩罚。《海边的卡夫卡》多少含有命运困扰之意,卡夫卡君想逃离而又无法逃离的诅咒,中田君的资格,所发生的一起的似乎都在命运安排之中而又出于安排之外。亦如中田君在冥冥之中跑去高松,打开入口石,找到甲村图书馆,等等。
作者以"卡夫卡"命名主人公,亦或是有两种含义。其一,卡夫卡者,乌鸦也。阿拉伯人称乌鸦为"预兆之父",见其往右飞为吉,往左飞为凶。日本古来视乌鸦为灵鸟,以其叫声占卜吉凶。乌鸦,可以说是悖谬这个意义的象征。从阿拉伯人视乌鸦为"预兆之父"上说,全文莫不淡淡隐含着命运安排之意。其二,《海边的卡夫卡》隐约叠印着奥地利籍犹太血统弗兰茨•卡夫卡及其作品的面影。正如布拉格人习惯以"卡夫卡式"比喻生活的荒谬。《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也有诸多荒谬:叫乌鸦的少年,憎恨父亲而离家出走而又返回父亲所留下的居所,精神上为男性而身体上为可以说女性的大岛,最爱儿子而又抛弃儿子的母亲,最爱母亲而又诅咒母亲的父亲,不知字之中田,与猫、石头共语沟通,天上掉蚱蜢与鱼,收集猫头的琼尼•沃克,入口与开口,现实与梦幻,坚定与彷徨……
文章引子里用叫乌鸦的少年与"我"的对话开篇,叫乌鸦的少年并让了"我"想象很凶的沙尘暴,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暴在空中盘旋,无法逃离,只能径直跨入沙尘暴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暴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甚至没有时间,只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叫乌鸦的少年在"我"离家出走前的这番对话,亦是对"我"离家出走后将会遇到的事情做铺垫,亦是对十五岁的少年将经过锤洗,彷徨,困惑,犹豫的隐喻。叫乌鸦的少年说:从沙尘暴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的你。是吧,这句话也是对后面主人公将遇到的事情与成长、蜕变的一种概述吧。跟文章结尾"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都是有相联的,已经从沙尘暴中走出的你不再是跨入沙尘暴的你,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叫乌鸦的少年"在文中频频出现,开头结尾都是作用卡夫卡君与叫乌鸦的少年的对话,让人浮想联翩。"叫乌鸦的少年"是卡夫卡君内心的一面?抑或是卡夫卡君的影子?还是作者化身为"叫乌鸦的少年"而给予卡夫卡君建议忠告等。三方面或许都有,"叫乌鸦的少年"贯穿全文,作者化身为"叫乌鸦的少年"参与进文中,客观的对事实进行评价描述。如文中所说:你再也不能忍受让各种东西任意支配自己,干扰自己。你已经杀死了父亲,奸污了母亲,又这样进入姐姐体内。你心想那里如果存在诅咒,你就应该主动接受它。"叫乌鸦的少年"时时刻刻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的观察判断,冷静的诉说,仿佛看透了你的心,让人有一种时刻被盯视的凉意。或者说叫乌鸦的少年的言语太过于棱利准确,一针见血,才会产生丝丝寒意。"叫乌鸦的少年"同"乌鸦"一样,都是文中贯穿的意象,都是荒谬的象征。
关于写作特点方面,《海边的卡夫卡》的结构特点也甚是独特。简谈下自己粗读此书后所归纳的写作特点。
其一,文中第一、二、三人称随意切换。
卡夫卡君的篇章大多是卡夫卡君的自述,第一人称居多。当文中需要"叫乌鸦的少年"出现的时候,便运用重复上一句话,改变人称,而转换至第二人称。如:
然而我也十分清楚自己哪里也去不成。
"然而你也十分清楚自己哪里也去不成。"叫乌鸦的少年说到。
你抱了佐伯,在她体内射精,好几次,她都予以接受……
又如:
"因为我已经决定了"我说 。
"因为你已经决定了"叫乌鸦的少年说。
你再也不愿意让各种东西任意支配自己、干扰自己……
文中常用重复上一句话,改变人称来转换。渐而引出叫乌鸦的少年那冷静客观的话语,与叫乌鸦的少年与卡夫卡君的对话。
在中田的篇章那一部分,作者多用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叙述。而且人物对话独特。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亦如中田君的不普通与星野君的性格特点。
其二,心理独白,注重人物心理描写与人物内心活动。在卡夫卡篇章,作者并没有过于注重卡夫卡君的人物形象外部刻画,而侧重内心独白。着重卡夫卡君的心理刻画。如:
我闭目合眼,释放全身的力气,缓松紧张的肌肉,倾听列车单调的声响。一行泪水几乎毫无征兆地流淌下来,给脸颊以温暖的感触。它从眼睛里溢出,顺着脸颊淌到嘴角停住,在那里慢慢干涸。不要紧的,我对自己说,仅仅一行。我甚至觉得那不是自己的泪水,而是打在车窗上的雨的一部分。我做了正确的事情么?
文中卡夫卡篇章多用此类独白式文体。这类独白自述式文体能更加体现一个十五岁少年的内心的声音。彷徨,困惑,犹豫。显现在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甚至没有时间的沙尘暴中一步一步前行的十五岁少年的内心路程。不得不穿越的沙尘暴,将会让少年成长、蜕变,不再是进入沙尘暴时候的少年,而是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这种表达方式且让我想到了郁达夫的《沉沦》。郁达夫那类自述独白式的揭示亦能容易体现出心路历程与难以诉说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与体验,与主人公的成长、蜕变。
其三、荒谬,奇特的想象,不可思议的构思。一个十五岁少年离家出走,一个智障老年的不普通。文中充满着荒谬、奇特的想象。如年少突然昏迷的中田君醒后丧失了所有记忆甚至识字能力、与猫和石头交谈、天上掉下蚱蜢和鱼 、入口与开口、活灵、世界的边缘、收集猫头的琼尼•沃克……等等。这一系列荒诞离奇的事情,而又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些荒谬奇特的想法又不脱离"卡夫卡式"的荒谬。
其四、双线结构,并交叉与结尾。文中用章与章之间轮换描写田村卡夫卡君与中田君两个主人公的故事。奇数章与偶数章两条线索。双线同时展开,而双线并不无联系。在前面的描写中潜在着游丝般的联系,而知道最后中田去到高松,找到入口的石头,打开入口,找到甲村图书馆,完成任务死去;卡夫卡君探索森林,进入迷宫般的的森林深处,跨入世界的边缘,逃离世界的边缘,返回现实,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在最后两条线索交叉爆炸,分别刻画了一个故事的两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事进行描写。
同时,卡夫卡篇章多用写实手法,而中田篇章多用幻想的手法。多离奇独特事件。
其五、在人物方面,人物数量及关系简单,人物刻画简单且人物形象鲜明。作品中人物为数不多,但是每个人物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亦如卡夫卡君,作者虽未刻意刻画,却可以从他的内心,他的爱恨情仇而窥睨其性格。
暂且写至此吧。
——从沙尘暴逃离的你已不再是进入沙尘暴的你
村上说:在这部作品中他想写一个少年的故事。所以想写少年,是因为他们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还处于软绵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
此书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亦如作者想要塑造的那样。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告诉自己"要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十五岁少年"。他生来就有被"命运"所困扰。不知说是"命运"困扰是否理解不当。但从我看来,父亲的诅咒"迟早会亲手杀死父亲,与母亲和姐姐交和。"深深地刻在了他的人生图画中,以至于他想逃离而又害怕,最终主动去完成诅咒,以为如此便可以摆脱父亲的诅咒。在这里,便让我想到那被命运所愚弄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命运终究无法逃脱。即使知道这诅咒而刻意逃离,熟知最后终究兜回杀父娶母,与母亲交和的命运。悲剧如他,知道事实后自我惩罚。《海边的卡夫卡》多少含有命运困扰之意,卡夫卡君想逃离而又无法逃离的诅咒,中田君的资格,所发生的一起的似乎都在命运安排之中而又出于安排之外。亦如中田君在冥冥之中跑去高松,打开入口石,找到甲村图书馆,等等。
作者以"卡夫卡"命名主人公,亦或是有两种含义。其一,卡夫卡者,乌鸦也。阿拉伯人称乌鸦为"预兆之父",见其往右飞为吉,往左飞为凶。日本古来视乌鸦为灵鸟,以其叫声占卜吉凶。乌鸦,可以说是悖谬这个意义的象征。从阿拉伯人视乌鸦为"预兆之父"上说,全文莫不淡淡隐含着命运安排之意。其二,《海边的卡夫卡》隐约叠印着奥地利籍犹太血统弗兰茨•卡夫卡及其作品的面影。正如布拉格人习惯以"卡夫卡式"比喻生活的荒谬。《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也有诸多荒谬:叫乌鸦的少年,憎恨父亲而离家出走而又返回父亲所留下的居所,精神上为男性而身体上为可以说女性的大岛,最爱儿子而又抛弃儿子的母亲,最爱母亲而又诅咒母亲的父亲,不知字之中田,与猫、石头共语沟通,天上掉蚱蜢与鱼,收集猫头的琼尼•沃克,入口与开口,现实与梦幻,坚定与彷徨……
文章引子里用叫乌鸦的少年与"我"的对话开篇,叫乌鸦的少年并让了"我"想象很凶的沙尘暴,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暴在空中盘旋,无法逃离,只能径直跨入沙尘暴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暴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甚至没有时间,只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叫乌鸦的少年在"我"离家出走前的这番对话,亦是对"我"离家出走后将会遇到的事情做铺垫,亦是对十五岁的少年将经过锤洗,彷徨,困惑,犹豫的隐喻。叫乌鸦的少年说:从沙尘暴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的你。是吧,这句话也是对后面主人公将遇到的事情与成长、蜕变的一种概述吧。跟文章结尾"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都是有相联的,已经从沙尘暴中走出的你不再是跨入沙尘暴的你,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叫乌鸦的少年"在文中频频出现,开头结尾都是作用卡夫卡君与叫乌鸦的少年的对话,让人浮想联翩。"叫乌鸦的少年"是卡夫卡君内心的一面?抑或是卡夫卡君的影子?还是作者化身为"叫乌鸦的少年"而给予卡夫卡君建议忠告等。三方面或许都有,"叫乌鸦的少年"贯穿全文,作者化身为"叫乌鸦的少年"参与进文中,客观的对事实进行评价描述。如文中所说:你再也不能忍受让各种东西任意支配自己,干扰自己。你已经杀死了父亲,奸污了母亲,又这样进入姐姐体内。你心想那里如果存在诅咒,你就应该主动接受它。"叫乌鸦的少年"时时刻刻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的观察判断,冷静的诉说,仿佛看透了你的心,让人有一种时刻被盯视的凉意。或者说叫乌鸦的少年的言语太过于棱利准确,一针见血,才会产生丝丝寒意。"叫乌鸦的少年"同"乌鸦"一样,都是文中贯穿的意象,都是荒谬的象征。
关于写作特点方面,《海边的卡夫卡》的结构特点也甚是独特。简谈下自己粗读此书后所归纳的写作特点。
其一,文中第一、二、三人称随意切换。
卡夫卡君的篇章大多是卡夫卡君的自述,第一人称居多。当文中需要"叫乌鸦的少年"出现的时候,便运用重复上一句话,改变人称,而转换至第二人称。如:
然而我也十分清楚自己哪里也去不成。
"然而你也十分清楚自己哪里也去不成。"叫乌鸦的少年说到。
你抱了佐伯,在她体内射精,好几次,她都予以接受……
又如:
"因为我已经决定了"我说 。
"因为你已经决定了"叫乌鸦的少年说。
你再也不愿意让各种东西任意支配自己、干扰自己……
文中常用重复上一句话,改变人称来转换。渐而引出叫乌鸦的少年那冷静客观的话语,与叫乌鸦的少年与卡夫卡君的对话。
在中田的篇章那一部分,作者多用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叙述。而且人物对话独特。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亦如中田君的不普通与星野君的性格特点。
其二,心理独白,注重人物心理描写与人物内心活动。在卡夫卡篇章,作者并没有过于注重卡夫卡君的人物形象外部刻画,而侧重内心独白。着重卡夫卡君的心理刻画。如:
我闭目合眼,释放全身的力气,缓松紧张的肌肉,倾听列车单调的声响。一行泪水几乎毫无征兆地流淌下来,给脸颊以温暖的感触。它从眼睛里溢出,顺着脸颊淌到嘴角停住,在那里慢慢干涸。不要紧的,我对自己说,仅仅一行。我甚至觉得那不是自己的泪水,而是打在车窗上的雨的一部分。我做了正确的事情么?
文中卡夫卡篇章多用此类独白式文体。这类独白自述式文体能更加体现一个十五岁少年的内心的声音。彷徨,困惑,犹豫。显现在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甚至没有时间的沙尘暴中一步一步前行的十五岁少年的内心路程。不得不穿越的沙尘暴,将会让少年成长、蜕变,不再是进入沙尘暴时候的少年,而是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这种表达方式且让我想到了郁达夫的《沉沦》。郁达夫那类自述独白式的揭示亦能容易体现出心路历程与难以诉说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与体验,与主人公的成长、蜕变。
其三、荒谬,奇特的想象,不可思议的构思。一个十五岁少年离家出走,一个智障老年的不普通。文中充满着荒谬、奇特的想象。如年少突然昏迷的中田君醒后丧失了所有记忆甚至识字能力、与猫和石头交谈、天上掉下蚱蜢和鱼 、入口与开口、活灵、世界的边缘、收集猫头的琼尼•沃克……等等。这一系列荒诞离奇的事情,而又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些荒谬奇特的想法又不脱离"卡夫卡式"的荒谬。
其四、双线结构,并交叉与结尾。文中用章与章之间轮换描写田村卡夫卡君与中田君两个主人公的故事。奇数章与偶数章两条线索。双线同时展开,而双线并不无联系。在前面的描写中潜在着游丝般的联系,而知道最后中田去到高松,找到入口的石头,打开入口,找到甲村图书馆,完成任务死去;卡夫卡君探索森林,进入迷宫般的的森林深处,跨入世界的边缘,逃离世界的边缘,返回现实,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在最后两条线索交叉爆炸,分别刻画了一个故事的两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事进行描写。
同时,卡夫卡篇章多用写实手法,而中田篇章多用幻想的手法。多离奇独特事件。
其五、在人物方面,人物数量及关系简单,人物刻画简单且人物形象鲜明。作品中人物为数不多,但是每个人物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亦如卡夫卡君,作者虽未刻意刻画,却可以从他的内心,他的爱恨情仇而窥睨其性格。
暂且写至此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