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质疑意识
展开全部
面对教材,我们只会认同。这是一种思维意识,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意识,我们的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就是“认同”思维:小时候,家长是权威,我们必须认同,不能说不,不敢说不,否则就是“逆子”;上学了,要听老师的话,要遵循课本上的教导,不止一个教师说,当其他资料上的内容和课本相冲突时,要以课本为准……有了这个可以“为准”的课本,我们根本不需辨析,也不再需要思考,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凡是老师说的,就是正确的;凡是书上写的,就是正确的。
尽管我们也有过逆反,但绝对没有达到质疑课本的程度。在这样一种顺从的意识常态下,我们逐渐长大了,似乎从来没有过对课本的怀疑——至少是我。
是的,任何一本书都超越不了作者生活经历的局限,也超越不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既然作者都有局限,那么作品有局限也就在所难免了。所以,教师应有自己的思辨意识和质疑精神,绝不能对什么都顶礼膜拜。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这种意识和精神。
教材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特别是语文教材。因为语文教材负有“文以载道”的职责,会更多的涉及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为了表达特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编者可能会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去剪裁原来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就有可能对原著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收获》杂志副主编审叶开先生写了一本《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这本书的序言就是《小学语文教材应有的底线》。看过叶开先生这本书,我们会有更多的质疑和思考,我们会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材,我们会强烈的意识到:教材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缺失。
教师,一定要有质疑精神,要让思考多一个向度,只有教师有了更为灵活的思维,才能引导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否则他们长大后可能仍然是我们的复制品。
一点收获:要勇于质疑,敢于质疑,让思维更灵活,教出来的学生才会形成灵活的思维。
尽管我们也有过逆反,但绝对没有达到质疑课本的程度。在这样一种顺从的意识常态下,我们逐渐长大了,似乎从来没有过对课本的怀疑——至少是我。
是的,任何一本书都超越不了作者生活经历的局限,也超越不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既然作者都有局限,那么作品有局限也就在所难免了。所以,教师应有自己的思辨意识和质疑精神,绝不能对什么都顶礼膜拜。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这种意识和精神。
教材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特别是语文教材。因为语文教材负有“文以载道”的职责,会更多的涉及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为了表达特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编者可能会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去剪裁原来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就有可能对原著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收获》杂志副主编审叶开先生写了一本《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这本书的序言就是《小学语文教材应有的底线》。看过叶开先生这本书,我们会有更多的质疑和思考,我们会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材,我们会强烈的意识到:教材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缺失。
教师,一定要有质疑精神,要让思考多一个向度,只有教师有了更为灵活的思维,才能引导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否则他们长大后可能仍然是我们的复制品。
一点收获:要勇于质疑,敢于质疑,让思维更灵活,教出来的学生才会形成灵活的思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