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的内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变、分类和分布,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仅有约百余年的历史。
19世纪中叶以前,为人类累积土壤地理知识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及其等级。《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地下水、植物的关系。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记述。19世纪中。随着地质学的兴起,一些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风化和残积、沉积物的移动和淀积划分土壤;有的按堆积物成因类型命名土壤,如冲积土、风积土等。所有这些为土壤地理学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是土壤地理学的创建时期,其代表人物是俄国的道库恰耶夫。他于1883年发表《俄国黑钙土》一书,首先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和土壤地带学说。他认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空间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还提出土壤调查和制图及以土壤剖面性状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等研究方法。从而创立了以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土壤的发生学派,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20、30年代以来,苏联学者继承和发展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理论,对土壤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特别是生物和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威廉斯指出,物质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美国马伯特把道库恰耶夫学说引入美国,并以土壤剖面等土壤本身的性态为研究核心,制定出美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詹尼以函数数学公式定量地描述土壤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发展了道库恰耶夫学说。
中国近代土壤地理学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从20世纪 30年代之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中国全国土壤调查和制图、中国土壤地理分布规律、水稻土等土壤分类,以及对盐碱土、红粘土和风沙土等的改良和利用等。
土壤地理学基本内容
土壤地理学主要研究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分类、土壤分布、土壤区划和土壤资源评价几个方面。
土壤的发生和演变主要是研究成图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土壤随成土因素的变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从一种类型演变为另一种类型的过程。其中土壤与地理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土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与转化,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对土壤性质、形态的定性和定量观测与分析,是研究的基本依据。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及土壤自身的属性和肥力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按一定的原则和系统,对土壤进行划分归类。土壤分类的完善程度取决于土壤科学发展水平。
土壤区划是根据土壤群体在地球表面组合的特征,按其相似性或差异性以及在空间的构型进行地理区域的划分。它是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的基础资料和组成部分为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发展农、林、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具有农、林、牧业生产能力或者其他功能的各种土壤类型,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包括农业土壤资源评价、林业土壤资源评价、牧业土壤资源评价、工程土壤资源评价和环境土壤资源评价等。
对野外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剖面形态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和分类,绘制土壤图,编写调查报告,是土壤地理学传统的基本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调查和制图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装备已有很大改进。如土壤的遥感遥测、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土壤制图的自动化等,为土壤地理研究的深化提供了现代化新技术。
其它在土壤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还有理化分析、数理统计等。
土壤地理学今后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注意用生态学观点研究土壤地理学;重视土壤学与地理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向指标化、数值化发展。土壤制图和土壤理化分析将向简便、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仅有约百余年的历史。
19世纪中叶以前,为人类累积土壤地理知识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及其等级。《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地下水、植物的关系。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记述。19世纪中。随着地质学的兴起,一些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风化和残积、沉积物的移动和淀积划分土壤;有的按堆积物成因类型命名土壤,如冲积土、风积土等。所有这些为土壤地理学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是土壤地理学的创建时期,其代表人物是俄国的道库恰耶夫。他于1883年发表《俄国黑钙土》一书,首先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和土壤地带学说。他认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空间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还提出土壤调查和制图及以土壤剖面性状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等研究方法。从而创立了以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土壤的发生学派,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20、30年代以来,苏联学者继承和发展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理论,对土壤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特别是生物和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威廉斯指出,物质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美国马伯特把道库恰耶夫学说引入美国,并以土壤剖面等土壤本身的性态为研究核心,制定出美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詹尼以函数数学公式定量地描述土壤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发展了道库恰耶夫学说。
中国近代土壤地理学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从20世纪 30年代之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中国全国土壤调查和制图、中国土壤地理分布规律、水稻土等土壤分类,以及对盐碱土、红粘土和风沙土等的改良和利用等。
土壤地理学基本内容
土壤地理学主要研究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分类、土壤分布、土壤区划和土壤资源评价几个方面。
土壤的发生和演变主要是研究成图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土壤随成土因素的变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从一种类型演变为另一种类型的过程。其中土壤与地理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土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与转化,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对土壤性质、形态的定性和定量观测与分析,是研究的基本依据。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及土壤自身的属性和肥力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按一定的原则和系统,对土壤进行划分归类。土壤分类的完善程度取决于土壤科学发展水平。
土壤区划是根据土壤群体在地球表面组合的特征,按其相似性或差异性以及在空间的构型进行地理区域的划分。它是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的基础资料和组成部分为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发展农、林、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具有农、林、牧业生产能力或者其他功能的各种土壤类型,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包括农业土壤资源评价、林业土壤资源评价、牧业土壤资源评价、工程土壤资源评价和环境土壤资源评价等。
对野外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剖面形态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和分类,绘制土壤图,编写调查报告,是土壤地理学传统的基本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调查和制图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装备已有很大改进。如土壤的遥感遥测、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土壤制图的自动化等,为土壤地理研究的深化提供了现代化新技术。
其它在土壤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还有理化分析、数理统计等。
土壤地理学今后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注意用生态学观点研究土壤地理学;重视土壤学与地理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向指标化、数值化发展。土壤制图和土壤理化分析将向简便、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