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后,为什么蒙古族很快就退出了中原并且衰落呢?
蒙古人退出中原之时,整个蒙古草原上的人口总数还有400万左右,单纯就数量而言是远远超过成吉思汗时代的,按常理推测,拥有400万人口、控制了广袤草原的游牧部落,即便不能再与其他民族一较长短,最起码的自保总应该没有问题吧?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蒙古诸部非但没有再次崛起,反而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彻底、完全的衰落下去。这种结局表面上看起来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仔细研读相关的历史之后,笔者认为,这完全是历史的必然!首先,蒙古诸部的传统生存空间被持续的挤压。
蒙古生存空间被挤压始于明朝,出于被异族完全征服的痛苦回忆和恐惧,有明一代,从始至终,对蒙古部落保持着持续性高压态势。明太祖和明成祖两朝,不断的派遣远征军深入漠北,寻找蒙古军队主力并想方设法给予打击和驱逐,其后,明廷在长城沿线大量驻军,又不惜血本苦心经营辽东,从东南两面死死的封堵住蒙古——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满清乘机崛起。
其次,黄教的传入对蒙古社会的深远影响。奢靡、铺张、繁琐且数量众多的法事浪费掉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那么用来供养人口的部分必然大大的减少,再加上大量劳动力和社会财富被宗教吸收掉造成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加重了蒙古社会的经济衰退。
最后一个原因,以晋商为代表的汉族经济入侵。黄教传入蒙古草原之前,蒙古人从来没有定居的习惯,从内地过去的汉商要想跟他们做生意,只能单纯的在边境线上的传统边贸市场上干等,不过,随着寺庙这种固定的建筑物大量出现,而僧侣和寺庙又对内地的商品具有大量的需求,于是乎自然而然形成了以寺庙为中心的市集,于是乎汉商便深入草原腹地,做起了生意。
草原经济的特点是收获的季节性强且没有办法存储,汉商精明的发现并利用这一点,低买高卖,顺便放点高利贷,于是乎很多牧民便掉入了债务陷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牧场和畜群的主人变成了给汉商打工的而那些原本应该出面阻止的蒙古王公和寺庙主持,非但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跟汉商合作,一起压榨牧民。
此外,在满清政府的默许乃至纵容之下,无数汉人在草原边境定居下来,开垦土地,由于汉人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和勤奋努力克制的天性,迅速的确立了与游牧经济之间的竞争优势。内外部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再加上满清统治者的推波助澜,让蒙古诸部就这样衰落下去——与满族结盟,应该是蒙古诸部做出的最失败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