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脾虚的方法以及具体调理思路
展开全部
中医辨证脾虚
脾是中医脏象学中的五脏之一,它与现代解剖学所指的“脾脏”不是同一概念。中医诊断“脾虚”,是以脾的生理功能减退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为依据。因此,在了解“脾虚”之前,先要了解脾有哪些生理功能。
中医的“脾”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运化”;二是“升清”;三是“统血”。
中医学认为,人出生后,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与胃一起摄取饮食中的营养,化生气血,充养肌体,维持生命活动。历代中医非常重视脾的“运化”功能,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尤其是对体虚者的调养,或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或延缓中老年衰老。对于患者而言,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疾病的预后良好。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肌肉丰满、强劲有力、脉搏充盈。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会出现以下两类症状:一是对食物消化功能减退,表现为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量减少,食后脘腹胀满,尤其在劳累后,腹胀明显加重。消化功能减退,必然使营养吸收减少,其结果是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全身无力,舌色淡白,脉搏无力。其次,脾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减退,可见大便稀薄不成形,劳累后下肢浮肿,入睡后口角流涎,舌胖大,舌边有齿痕等。
脾的第二个功能是“升清”。何谓“升清”?“升”就是向上输送之意;“清”是指体内的营养物质。脾的升清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把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头部,保持头部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升清功能正常的人,表现为精神振作,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不易疲劳。升清功能减退,头部供养不足,就会出现精神疲倦,脑力不济,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目眩,或饭后困倦欲睡,或一时性两耳如塞,或入睡后两目闭合不全等。二是清气有“托举”脏腑组织的功能。人体的脏腑及其他组织器官之所以能够维系在体内相对固定的位置,与脾的升清功能有关。当这一功能减退,会出现“清气下陷”的症状,如内脏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清气下陷”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如饭后就想大便,喝冷饮或稍食油腻即泄泻,疲劳时尿液浑浊等。说明“清气下陷”使部分营养物质通过大小便流失。
脾的第三个功能是“统血”。“统血”是指脾能使血液稳定地在血管内流动而不溢于脉外,这是脾的“控制、固摄”功能。当脾的统血功能减退,就容易发生出血,如皮下出血而见青紫瘀斑点,或消化道出血而见呕血(咖啡色呕吐物)、便血(柏油样大便),或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
综上所述,当脾的三大功能减退,出现上述各类症状,均可诊断为“脾虚”。但每个人的表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造成脾虚的原因很多,一般多由饮食失调,久病重病,身心过度疲劳,或好逸恶劳,缺少运动等原因所致。经调查统计,脾虚多见于小儿和中老年人。
现代研究证实,脾虚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对外防御能力减退而经常感冒、腹泻,对内防突变能力减退而易患癌症。与脾虚有关的疾病有消化不良、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慢性结肠炎、小儿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轻度脾虚可通过饮食调养纠正,宜常吃红枣、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糯米粥、小米粥、牛肉汁、蜂王浆、麦芽糖等健脾食品。
治疗脾虚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
此外,平时饮食宜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或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一般以次日没有疲劳感为宜。
3脾虚的类型
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脾虚的症状:
1、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
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2、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3、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4、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5、如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脾虚治疗方法:
1、附片狗肉汤
材料:附片,狗肉,盐适量。
做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2、山楂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山楂5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粳米洗净,放于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烧开后,加入山楂,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适量。分两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
3、山药苡仁粥
材料: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4、参苓粥
材料: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做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4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虚风上扰,致成痰厥头痛,证见头痛如裂,目眩头晕,胸脘烦闷,恶心呕吐,痰唾稠粘,气短懒言,四肢厥冷,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带热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补脾胃,养元气;干姜、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大麦蘖面、陈皮理脾胃,助消化;黄柏以制苍术之爆,并能降内伏之虚火。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的功效。
【摘录】《脾胃论》卷下
白茯苓陈皮丸
【别名】缓中丸
【处方】白茯苓1两,陈皮1两,干生姜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六脉俱弦而指下虚。食少而渴不止,心下痞、腹中或痛,或窄狭如绳束之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精神短少。
【用法用量】缓中丸(《卫生宝鉴》卷五)。
如脉弦或腹中急甚,加甘草3钱(炙);秋减姜1半。
【摘录】《洁古家珍》
脾虚的食疗
一、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二、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药膳】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三、中气下陷
【临床表现】
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纳谷不香,面色白,腹胀便溏。重则见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症。
【药膳】绿豆糯米猪肠
组成:绿豆60g,糯米30g,猪大肠300g。
方法:先将猪大肠彻底清洗净,绿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把绿豆、糯米放人猪大肠内并加水适量,肠两端用线扎紧,放沙锅内加水煮2小时左右即可。隔日服1次,连服7~8日为1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通便止痢。适用于湿热下痢,便血,痔疮初起,脱肛等症。
4、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药膳】山药苡仁粥
组成: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5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1、摸鼻尖
先摸额头,感觉身体的正常温度,再摸鼻尖,如果觉得鼻尖凉,那就可能是脾虚了。
2、看嘴唇颜色
唇色淡白的,属于血虚,脾阳虚。
3、口水多
舌淡,有白腻苔。属于脾虚有湿、湿浊上泛。就是清的不能生化,浊的上来。于是口水就多。此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可以治疗。
脾虚的人如何选择食物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脾虚食疗参考方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大枣
性温,味曾,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甲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也可用山药、白术、意米、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通常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婉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效果会更好。
4、厥麻薏米养生粥
厥麻还有个响亮的名称,又叫“人参果”。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补气益血的功效。而薏米(薏仁米)的除湿功能已为大家熟知。
烹制方法:先将厥麻、薏米浸泡1小时,山药洗净切片,大米和红枣适量。将水烧开后,放入食材。再次开锅后,换成小火,熬制30分钟。
厥麻还可以与肉类一起烹调,比如厥麻炖羊肉,有温中暖下,健脾养胃的功效。适合病后贫血、脾肾阳虚的人食用。对于脾虚的人,不妨多吃一些厥麻。
脾是中医脏象学中的五脏之一,它与现代解剖学所指的“脾脏”不是同一概念。中医诊断“脾虚”,是以脾的生理功能减退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为依据。因此,在了解“脾虚”之前,先要了解脾有哪些生理功能。
中医的“脾”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运化”;二是“升清”;三是“统血”。
中医学认为,人出生后,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与胃一起摄取饮食中的营养,化生气血,充养肌体,维持生命活动。历代中医非常重视脾的“运化”功能,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尤其是对体虚者的调养,或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或延缓中老年衰老。对于患者而言,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疾病的预后良好。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肌肉丰满、强劲有力、脉搏充盈。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会出现以下两类症状:一是对食物消化功能减退,表现为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量减少,食后脘腹胀满,尤其在劳累后,腹胀明显加重。消化功能减退,必然使营养吸收减少,其结果是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全身无力,舌色淡白,脉搏无力。其次,脾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减退,可见大便稀薄不成形,劳累后下肢浮肿,入睡后口角流涎,舌胖大,舌边有齿痕等。
脾的第二个功能是“升清”。何谓“升清”?“升”就是向上输送之意;“清”是指体内的营养物质。脾的升清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把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头部,保持头部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升清功能正常的人,表现为精神振作,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不易疲劳。升清功能减退,头部供养不足,就会出现精神疲倦,脑力不济,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目眩,或饭后困倦欲睡,或一时性两耳如塞,或入睡后两目闭合不全等。二是清气有“托举”脏腑组织的功能。人体的脏腑及其他组织器官之所以能够维系在体内相对固定的位置,与脾的升清功能有关。当这一功能减退,会出现“清气下陷”的症状,如内脏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清气下陷”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如饭后就想大便,喝冷饮或稍食油腻即泄泻,疲劳时尿液浑浊等。说明“清气下陷”使部分营养物质通过大小便流失。
脾的第三个功能是“统血”。“统血”是指脾能使血液稳定地在血管内流动而不溢于脉外,这是脾的“控制、固摄”功能。当脾的统血功能减退,就容易发生出血,如皮下出血而见青紫瘀斑点,或消化道出血而见呕血(咖啡色呕吐物)、便血(柏油样大便),或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
综上所述,当脾的三大功能减退,出现上述各类症状,均可诊断为“脾虚”。但每个人的表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造成脾虚的原因很多,一般多由饮食失调,久病重病,身心过度疲劳,或好逸恶劳,缺少运动等原因所致。经调查统计,脾虚多见于小儿和中老年人。
现代研究证实,脾虚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对外防御能力减退而经常感冒、腹泻,对内防突变能力减退而易患癌症。与脾虚有关的疾病有消化不良、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慢性结肠炎、小儿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轻度脾虚可通过饮食调养纠正,宜常吃红枣、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糯米粥、小米粥、牛肉汁、蜂王浆、麦芽糖等健脾食品。
治疗脾虚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
此外,平时饮食宜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或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一般以次日没有疲劳感为宜。
3脾虚的类型
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脾虚的症状:
1、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
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2、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3、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4、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5、如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脾虚治疗方法:
1、附片狗肉汤
材料:附片,狗肉,盐适量。
做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2、山楂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山楂5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粳米洗净,放于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烧开后,加入山楂,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适量。分两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
3、山药苡仁粥
材料: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4、参苓粥
材料: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做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4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虚风上扰,致成痰厥头痛,证见头痛如裂,目眩头晕,胸脘烦闷,恶心呕吐,痰唾稠粘,气短懒言,四肢厥冷,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带热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补脾胃,养元气;干姜、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大麦蘖面、陈皮理脾胃,助消化;黄柏以制苍术之爆,并能降内伏之虚火。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的功效。
【摘录】《脾胃论》卷下
白茯苓陈皮丸
【别名】缓中丸
【处方】白茯苓1两,陈皮1两,干生姜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六脉俱弦而指下虚。食少而渴不止,心下痞、腹中或痛,或窄狭如绳束之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精神短少。
【用法用量】缓中丸(《卫生宝鉴》卷五)。
如脉弦或腹中急甚,加甘草3钱(炙);秋减姜1半。
【摘录】《洁古家珍》
脾虚的食疗
一、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二、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药膳】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三、中气下陷
【临床表现】
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纳谷不香,面色白,腹胀便溏。重则见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症。
【药膳】绿豆糯米猪肠
组成:绿豆60g,糯米30g,猪大肠300g。
方法:先将猪大肠彻底清洗净,绿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把绿豆、糯米放人猪大肠内并加水适量,肠两端用线扎紧,放沙锅内加水煮2小时左右即可。隔日服1次,连服7~8日为1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通便止痢。适用于湿热下痢,便血,痔疮初起,脱肛等症。
4、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药膳】山药苡仁粥
组成: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5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1、摸鼻尖
先摸额头,感觉身体的正常温度,再摸鼻尖,如果觉得鼻尖凉,那就可能是脾虚了。
2、看嘴唇颜色
唇色淡白的,属于血虚,脾阳虚。
3、口水多
舌淡,有白腻苔。属于脾虚有湿、湿浊上泛。就是清的不能生化,浊的上来。于是口水就多。此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可以治疗。
脾虚的人如何选择食物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脾虚食疗参考方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大枣
性温,味曾,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甲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也可用山药、白术、意米、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通常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婉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效果会更好。
4、厥麻薏米养生粥
厥麻还有个响亮的名称,又叫“人参果”。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补气益血的功效。而薏米(薏仁米)的除湿功能已为大家熟知。
烹制方法:先将厥麻、薏米浸泡1小时,山药洗净切片,大米和红枣适量。将水烧开后,放入食材。再次开锅后,换成小火,熬制30分钟。
厥麻还可以与肉类一起烹调,比如厥麻炖羊肉,有温中暖下,健脾养胃的功效。适合病后贫血、脾肾阳虚的人食用。对于脾虚的人,不妨多吃一些厥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