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什么意思?
2021-12-16
胆囊息肉,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是在例行体检的时候才被发现的。息肉,指的是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胆囊息肉就是长在胆囊黏膜表面的赘生物。息肉有很多种,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等。息肉,从医学角度看,属于良性肿瘤,其中常见的是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胃肠道息肉综合征等。息肉,通常是按生长部位来命名,比如长在声带,就叫声带息肉;此外,也有某个部位同时长几个息肉的情况,称为多发性息肉。
息肉,从病变属性看,多数是良性的,但是,其中部分息肉有恶变倾向。胆囊息肉,其实是较为常见的现象,据研究资料,咱们这儿的胆囊息肉发生率为6.9%左右,也就是说,每6个人中,就可能有1位胆囊息肉患者。而且,胆囊息肉多发生在23岁到55岁之间的人群中。想想吧,有很多青壮年发生胆囊息肉,大家也没全部住进病房,因此,发现自己有胆囊息肉,稍安勿躁。
胆囊息肉发生后,多数没有自觉症状,只是在体检做B超等检查时,才会发现。有些胆囊息肉患者,会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就会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或者是绞痛,个别人会发生阻塞性黄疸、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胆道出血等。部分胆囊息肉,可以转化为胆囊癌。因此,发现胆囊息肉后,需要按个体情况,进行观察或处理。
胆囊息肉的应对原则,要考虑胆囊息肉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并结合相关表现,决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如果胆囊息肉小于5毫米时,每6到12个月,做1次胆囊B超检查,在息肉没有增大,也没有不适感觉的时候,继续坚持定期复查。少数胆固醇息肉,可以缩小或消失。如果息肉继续长大,逐渐超过10毫米,建议及时摘除。
胆囊息肉,产生症状,比如伴有餐后右上腹疼痛,并确认同时存在胆囊结石、胆总管梗阻、复发性胰腺炎等,同时排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就要考虑及时摘除息肉。胆囊息肉如果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间,复查没有发现增大,可以继续坚持复查观察。当胆囊息肉超过10毫米,特别是超20毫米时,不论有无症状或不适感觉,都应该及时摘除。
胆囊息肉的发生机制,目前没有定论,因此,对于处于观察阶段的胆囊息肉,并没有特效的针对性方法。当前,学界认为胆囊息肉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固醇代谢紊乱等有关,此外,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或胆道解剖异常等,也是胆囊息肉发生的诱因。因此,应对胆囊息肉需要注意这些相关因素的预防及解决。
按照病理表现可分为:
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
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
还有少见的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等。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人是在体检时照B超发现的,通常无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
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囊息肉发病逐年增高,与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不吃早餐、晚餐过盛等不良饮食习惯、食品添加剂泛滥等)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当然长期慢性胆囊炎也是引起胆囊息肉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生活中要改掉上面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饮食要低胆固醇,低脂肪;注意不要喝酒,饮食清淡;饮食要有规律,否则不管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多没有多大效果。
祖方茶疗俐柦舒茶主要针对胆囊息肉之病理病机,辨证施治,有疏肝利胆、行气活血、散瘀消肿之功效,可快速消除口干、口苦、食欲不振、腹痛等不适表现,恢复胆囊正常功能,并改善机体内循环,借助收涩之品,通透并举,化收并用,则恶肉逐渐缩小.
欲减退;极个别人会出现:阻塞性黄疸;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诱发胰腺炎。
病因:
1、饮食不当:
长期饮食不当,容易引起胆汁成分改变或者是导致胆汁淤滞,从而增加患胆囊息肉的风险,如有一部分人经常不吃早饭,或者是饥一顿饱一顿,或者长期酗酒抽烟,偏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2、熬夜:
胆囊息肉也与长期熬夜有关,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工作需要熬夜加班,或者是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者电视剧而熬夜,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应酬喝酒吃饭到半夜,这些都会影响代谢,很容易增加患胆囊息肉的风险。
饮食注意:
胆囊息肉患者避免摄入过多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动物的内脏、肥肉、海鲜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了肝脏的代谢,会让更多的胆固醇沉积在胆囊壁中并慢慢的形成息肉,也要少吃甜腻的食物如奶油蛋糕、糖果、八宝饭。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上的规律,早晨必须要吃早餐,不能空腹的时间过长,这样会加重胆囊息肉的病情,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身体,这样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防止肝脏受到损害,同时要避免长时间的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和良好的心态,远离油腻的食物,避免身体过于肥胖和超重。